包含佩的词语
- 1、欣佩:欣喜激动,钦佩和欣慰。
- 2、高其佩: (1672-1734)清代画家。字韦之,号且园,汉军镶黄旗人。监生。官至刑部侍郎。擅画花卉、鸟兽、人物、山水,尤以指头画见长,指甲、指肚、手掌、手背皆用,趣味盎然,自成一派。
- 3、深表钦佩: 表示对他人的言行怀着高度的敬重、佩服。与“深表敬意”的意思相近。
- 4、内外感佩:内心疏远,表面亲近
- 5、鱼形玉佩: 元明清三代的鱼形玉佩继续丰富和发展了鱼形图案纹样,出现了鱼与荷花、鱼与磬组合成的图案,寓意“连年有余”“吉庆有余”,还有龙头鱼身纹样的玉佩,寓意“鱼龙变化”。
- 6、云依霞佩: 指高大的物体有云依偎,再有些许彩霞,好像一个翩翩公子,腰有精美的配饰,在高大的大山,经常能看到。
- 7、令人钦佩:让人高度敬重。
- 8、钦佩: 钦佩qīnpèi (1) 高度敬重 例 钦佩一个人的效率 英 admire
- 9、组佩: 组带及玉珮。古代官员的习用服饰
- 10、珠佩:亦作“珠珮”。珠玉缀成的佩饰
- 11、豸佩:指古代御史大夫一类官员佩戴的玉饰。
- 12、栉佩:梳理用品和佩饰。
- 13、赠佩:传说周代郑交甫至汉皋,遇江妃两女,解佩两珠与之,交甫受而怀之,行数十步,两女不见,珠亦随失。
- 14、赞佩: 赞佩zànpèi (1) 称赞钦佩 例 赞佩的目光 英 admire; esteem
- 15、簪佩: 1.亦作"簪佩"。 2.古代冠簪和系于衣带上饰物。 3.借指仕宦。
- 16、杂佩:亦作'杂佩'。 总称连缀在一起的各种佩玉。《诗.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毛传﹕'杂佩者﹐珩﹑璜﹑琚﹑瑀﹑冲牙之类。'一说指佩玉的中缀﹐即琚瑀。 指文章的变化句式。
- 17、玉佩: 玉佩yùpèi (1) 古人佩挂的玉制装饰品 英 jade plate
- 18、羽佩:以翠羽为饰的佩带。
- 19、鱼佩:古代官吏佩带于身的鱼符。
- 20、瑜佩:玉佩。亦借指戴玉佩的人。
- 21、幽佩:用幽兰连缀而成的佩饰。语本《楚辞·离骚》:"扈江离与薜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 22、迎年佩:唐人迎新年的风俗。
- 23、缨佩: 1.见"缨佩"。
- 24、印佩:官印。古人常将官印佩带在腰间,故称。
- 25、遗佩: 1.亦作"遗佩"。 2.丢弃佩物。语本《楚辞.九歌.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代指别离;分手。 3.相传古代郑交甫于汉皋遇二女,与谈,二女解所佩之珠赠之。分手时回望,二女已不见。事见汉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后遂用为典实。
- 拼音pèi
- 注音ㄆㄟˋ
- 笔划8
- 繁体佩
- 五笔WMGH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从人凡巾。本义:系在衣带上的装饰品)(2) 同本义佩,大带佩也。——《说文》青青子佩。——《诗·郑风·子衿》共王之服玉佩玉。——《周礼·王府》。注:“王之所带者。”遗余佩兮澧浦。——《楚辞·湘君》(3) 又如:佩玖(作佩饰用的浅黑色美石);佩玦(有缺口的环形佩玉);佩珂(用黄黑色玉石制成的佩饰);佩衽(佩玉和衣襟)(4) 姓动词(1) 佩带,把徽章、符号、手枪等戴在或挂在胸前、臂上、肩上或腰间佩之金玦。——《左传·闵公二年》古代君子,必佩玉。——《礼记·玉藻》佩其象揥。——《诗·魏风·葛屦》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纪》(2) 又如:佩章(古代官员佩带的印章);佩巾(古代女子外出时系于腰左的拭巾);佩玉(古代系于衣带用作装饰的玉)(3) 钦佩,敬仰圣人行之,愚者佩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4) 携带,随身拿着农夫佩其耒耜,工匠佩其斧斤。——《白虎通·衣裳》杻阳之山,有兽名鹿蜀,佩之宜子孙。——《山海经·南山经》。注:“谓带其皮毛。”(5) 又如:佩仰(钦佩和信仰);佩慰(钦佩欣慰);佩德勿谖(受到的恩情,永远不会忘记) [查看更多]
P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