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堙的词语

  • 1、堙絶: 词语解释⒈  堵塞断绝。指(水源)干涸。
  • 2、通堙:开浚堵塞的水道使通畅。
  • 3、筑堙:筑土堙塞。
  • 4、郁堙:犹郁塞。湮灭。
  • 5、埋堙:犹埋藏。
  • 6、方堙: 1.亦作"方歅"。亦作"方諲"。 2.即九方皋。春秋秦国之善相马者。
  • 7、一掌堙江: 《后汉书·张俭传》:“然俭以区区一掌,而欲独堙江河,终婴疾甚之乱,多见其不知量也。”
  • 8、日堙月塞:一天天堵塞,不通畅。
  • 9、堑山堙谷:指挖山填谷。
  • 10、堙阻:阻塞。
  • 11、堙谷堑山:指挖山填谷。
  • 12、堙穷:困顿不顺。
  • 13、堙窒:堵塞。
  • 14、堙绝: 堵塞断绝。指(水源)干涸。
  • 15、堙陵:犹废置,败落。
  • 16、堙阏:犹埋没。
  • 17、堙郁: 1.郁结;抑郁。 2.窒塞;不明。
  • 18、堙沈:埋没,沦落。
  • 19、堙坠:犹泯灭。
  • 20、堙没: 犹埋没。
  • 21、堙塞:堵塞。
  • 22、堙翳:埋没不显。
  • 23、堙芜:埋没荒芜。
  • 24、堙紊:埋没杂乱。
  • 25、堙替:犹言废置。衰败。
  • 拼音yīn
  • 注音ㄧㄣ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FSFG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土,垔(yīn)声。《说文》本作“垔”,从土,西声。本义:堵塞)(2) 同本义垔,塞也。——《说文》。字俗作堙,作陻。井堙木刊。——《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堕高堙庳。——《国语·周语》夷灶堙井。——《国语》(3) 又如:堙圮(堵塞毁坏);堙窒(堵塞);堙绝(堵塞断绝);堙塞(堵塞)(4) 泯灭;埋没绝后无主堙替隶圉。——《国语·周语下》。韦昭注:“堙,没也。”金玉本光莹,浮沙岂能堙。——宋· 王安石《东方朔》(5) 又如:堙灭(埋没);堙昧(埋没不显)(6) 废置,败落不若堙穴伏。——《韩非子·八说》堙灭而不称者,不可胜数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7) 又如:堙陵(废置,败落)名词为攻城而堆的土山地狭而人众者,则筑大堙以临之。——《尉缭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