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寅的词语
- 1、唐寅: 词语解释⒈ 明画家、诗文家。字伯虎、子畏,号六如居士、逃禅仙吏等,吴县(今属江苏)人。弘治解元。作画山水、人物、花鸟并能,既严谨缜密,又清逸洒脱。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兼善书法。诗文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有《秋风纨扇图》等存世。著有《六如居士全集》。国语辞典唐寅[ táng yín ]⒈ 人名。(西元1470~1523)明代画家、文学家,吴县人,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诗词书画无一不精,文以六朝为宗。诗初多秾丽,中年学刘禹锡、白居易,晚年纵放,不拘成格。擅画山水,多取法南宋李唐、刘松年,兼采元人法,并工画人物、花鸟,笔墨秀润峭利,景物清隽生动,工笔、写意俱佳。与文征明、沈周、仇英合称「明朝四大家」,又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四人称为「吴中四才子」。有画谱、诗文集行世,并著有《六如居士全集》。英语Tang Bohu 唐伯虎 or Tang Yin (1470-1523), Ming painter and poet, one of Four great southern talents of the Ming 江南四大才子法语Tang Yin
- 2、上寅:农历每月上旬之寅日。
- 3、八寅:八方边远之地。
- 4、寅虎:十二生肖之一,地支的第三位。
- 5、寅次郎: 日本著名的励志喜剧片《寅次郎的故事》里的主角,乐善好施,秉性率真。
- 6、寅丈:对同僚的尊称。
- 7、寅半: 1.古代把一天分为十二辰。每辰分上﹑中﹑下,后分为初﹑正。寅半即寅正,相当于清晨四点钟。
- 8、寅生:犹同寅,同官。
- 9、寅车:古代兵车名。
- 10、寅好:旧称有交情的同僚。
- 11、寅重: 1.敬重。
- 12、寅谀:恭惟。
- 13、寅酉:十二辰中寅时和酉时。故寅酉犹晨昏。
- 14、寅台:旧时同僚之间的尊称。
- 15、寅人:属相为虎的人。
- 16、寅客:亦称'寅客'。 虎的别名。寅于十二生肖中配虎,故有此称。
- 17、寅雅:古乐曲名。
- 18、寅严:恭敬庄重。
- 19、寅正:农历正月。
- 20、寅月:即农历正月。古人把十二支和十二个月相配,以通常冬至所在的农历十一月配子,称为建子之月。由此顺推,十二月为建丑之月,正月为建寅之月,简称寅月。
- 21、寅清:语出《书.舜典》:'夙夜惟寅,直哉惟清。'后世多以'寅清'为官吏箴戒之辞,谓言行敬谨,持心清正。
- 22、寅夜:夤夜,深夜。
- 23、寅时: 寅时yínshí (1) 旧式计时法的一个时刻,凌晨三点到五点 英 period of the day from 3-5 a.m.
- 24、寅缘:1.指水流或波纹等连绵不断。 2.指某种可资凭借攀附的关系。 3.沿着某物盘桓或顺着某物行进。
- 25、寅谊: 旧称官署中同僚之间的交谊。语出《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交接寅僚》:“至于邻封,均属寅谊,尤宜聘问以时。”
- 拼音yín
- 注音ㄧㄣˊ
- 笔划11
- 繁体寅
- 五笔PGMW
- 五行土
基本释义
形容词(1) (象形。据甲骨文为矢形。小篆讹变。本义:恭敬) 同本义寅,居敬也。——《说文》寅,敬也。——《尔雅》夙夜惟寅。——《书·舜典》严恭寅畏。——《书·无逸》寅哉寅哉。——《周书·祭公》寅宾出日。——《书·尧典》(2) 又如:寅亮(恭敬信奉);寅畏(恭敬畏惧);寅清(言行恭谨,持心清正)名词(1) 地支的第三位寅,髌也。正月易气动,去黄泉欲上出,侌尚强也。——《说文》。段玉裁注:“髌,字之误也,当作ń。”(2) 又如:星次序数之一。古代天文学十二星次中的“析木”为寅(3) 在历法中用以纪年,太岁(反木星)运行到析木为寅年,太岁的名摄提格。如:寅皮(老虎皮,亦指属虎的人)(4) 用以纪月,指夏历正月。如:寅月;寅正(农历正月)(5) 用以纪时,指凌晨三至五时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西游记》(6) 又如:寅正一刻(四点一刻)(7) 同僚 。如:寅翁(对在同一衙门做事者的敬称);寅家(同僚);寅丈(对同僚的尊称);寅兄(旧时同僚之间的的敬称);寅生(同寅,同官)(8) 五行属木寅,木也。——《论衡》 [查看更多]
Y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