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报的词语
- 51、自报公议: 自报公议zìbào-gōngyì (1) 自己报名,或报出自认的等级、数字等情况,由群众讨论、评议 英 make a self-assessment and hold a public discussion
- 52、知情不报: 知情不报zhīqíng-bùbào (1) 知道情况而不报告,特指没有犯罪的人主动地或被动地对检察当局隐匿别人的叛逆罪或重罪的行为 例 对叛逆罪的知情不报者 英 misprision;conceal what one knows of a case
- 53、自报家门: 自报家门zìbào-jiāmén (1) 某些戏曲演员一出场首先把角色的名姓、家世、来历介绍给观众。现在常用来比喻作自我介绍 英 give self-introduction
- 54、走马报:指武则天宠臣张昌宗﹑张昌仪辈作恶的报应。走,指狗。
- 55、阳报: 1.在人世间得到的报应。与"阴报"相对。
- 56、以恶报恶:用恶行去回报别人的恶行。
- 57、业报:佛教语。业因与果报。谓一切行为都有果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 58、一报还一报: 谓报应不爽。 犹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59、一还一报: 谓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
- 60、应报:报应。
- 61、一叶报秋: 同“一叶知秋”。
- 62、阴报: 1.暗中报复。 2.迷信谓在阴间得到报应。
- 63、月报: 月报yuèbào (1) 每月出刊一期的报刊(多用做刊物名) 例 新华月报 英 monthly (2) 按月的呈报、汇报 例 月报表 英 monthly report
- 64、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词语解释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yǒu yuān bào yuān,yǒu chóu bào chóu ]⒈ 谓对有冤仇的人定要施行报复。引证解释⒈ 谓对有冤仇的人定要施行报复。引《水浒传》第二六回:“武松 虽是粗卤汉子,便死也不怕,还省得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并不伤犯众位,只烦高邻做个证见。”明 无名氏 《白兔记·说计》:“若得一日发跡, 李洪一,那时有冤报冤,有仇报仇。”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姓 赵 的,你听说,咱们有冤报冤,有仇报仇。老子活着不能见你,做鬼也是后会有期。”国语辞典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yǒu yuān bào yuān yǒu chóu bào chóu ]⒈ 该怎样就怎样。强调有冤仇必加报复。引《水浒传·第二六回》:「武松虽是麤卤汉子,便死也不怕,还省得『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并不伤犯众位,只烦高邻作个证见。」《醒世恒言·卷三九·汪大尹火焚宝莲寺》:「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只杀知县,不伤百姓。」
- 65、线报:线报一般指的是线人的情报,线人向警察、侦探提供的情报;另一种意思是网络活动信息的分享也可以称之为线报。
- 66、相报: 1.交替;更迭。 2.相互报应;报复。 3.告知,报告。
- 67、小报告: 小报告xiǎobàogào (1) 暗中收集情况向上级作的汇报。有时也称“小汇报” 英 lodge a complaint against sb.with his superior;unhonest information made known to the superiors
- 68、小报: 小报xiǎobào (1) 版面较小的报纸 英 small-sized newspaper;mosquito paper
- 69、新华日报:《新华日报》最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1938年1月11日-1947年2月28日)是中国共产党的大型机关报,它是由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河北涉县一二九师司令部亲自创办的、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并一直持续至1947年2月28日。
- 70、新民报: ①1929年9月创刊于南京。先后出南京、重庆、成都、上海、北平(今北京)等版,有八个日、晚刊。抗战胜利后,总管理处设于南京,罗承烈任总主笔,赵超构任副总主笔。因主张和平民主,反对内战,被迫停刊。建国后,上海《新民报晚刊》继续出版,1958年起改名《新民晚报》。②抗日战争时期华北伪政权机关报。1938年1月创刊于北平,1944年4月停刊。
- 71、新闻公报: 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委托通讯社就重大事件或问题发表的新闻性的公告和声明。
- 72、新闻报: 词语解释⒈ 日报。1893年2月创刊于上海。初为中外合股,1899年美国人福开森接办,逐步面向工商界。1929年史量才购得福开森股权,报权全部转入中国人手中。1949年5月停刊,同年6月改组出版《新闻日报》,1960年5月终刊。1985年4月2日复刊。
- 73、新中华报:《新中华报》,原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1939年2月7日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刊期另起,三日一刊,李初梨为主编。
- 74、虚报: 虚报xūbào (1) 虚假的申报 英 false declaration (2) 不真实的报告,谎报 英 false return;misstatement
- 75、学业成绩报告单:学业成绩报告单是记录学生学业成绩的书面通知单。
- 拼音bào
- 注音ㄅㄠˋ
- 笔划7
- 繁体報
- 五笔RBCY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fǔ。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2) 同本义辟报故不穷审。——《汉书·胡建传》报囚。——《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报而罪之。——《韩非子·五蠹》(3) 又闻死刑之报,君为流涕。(4) 又如:报囚(判决囚犯);报当(判罪)(5) 报答,报酬欲报之于陛下也。——诸葛亮《出师表》欲略上报。——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6) 又如:报本(报答;回报);报称(报答恩德);报命(报答恩情;执行命令);报捐(捐钱买官);报塞(报答;报效);报谢(报答;答谢)(7) 报告,答复列子行泣报 壶子。——《淮南子·精神》荀息操璧牵马而报。——《吕氏春秋·权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请为张唐先报 赵。——《战国策·秦策五》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具以沛公言报 项王。——《史记·项羽本记》(8) 又如:报录人(专门向升了官或考中了科的人家里送喜报的人);报辜(报案状子);报喜;报数;报春(报告春天的到来)(9) 祭祀 。如:报岁(每年收获后祭神);报赛(祭祀神灵,答谢保佑)(10) 报复睚眦之怨必报。——《史记·范雎传》日夜思欲报楚王。—— 晋· 干宝《搜神记》欲求报其父仇。——《史记·魏公子列传》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汉· 贾谊《过秦论》(11) 又如:报恨(报仇雪恨);报雪(报仇雪恨);报怨(埋怨;抱怨)(12) 详细申报 。如:报税;报关(13) 批复 。如:报可,报允(批复照准;许可)(14) 通“赴”(fù)。奔赴毋拔来,毋报往。——《礼记·少仪》报葬者报虞。——《礼记·丧服小记》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15) 报应夫造物者之报人也,不报其人而报其人之天。——《庄子·列御寇》前后造业后人报,如是我闻佛亦狂。——董必武《和叶参谋长过五台山》名词(1) 报纸 。如:报房(发送邸报、书信的处所);报丁(卖报的人);报差(送报的人);晨报;晚报;日报(2) 文字报道或墙报 。如:战报;海报;黑板报;大字报;喜报(3) 刊物 。如:学报;科学通报(4) 电报 。如:发报;送报员;发报机(5) 传达消息的文件或信号而抄捕南海馆之报(消息)忽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6) 又如:情报;警报 [查看更多]
B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