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掎的词语

  • 1、虚掎:犹虚发。射不中。
  • 2、劫掎: 形容琴音飞扬高昂。
  • 3、角掎: 1.语出《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孔颖达疏:"角之谓执其角也,掎之言戾其足也。"执其角,拖其足。后以"角掎"比喻前后夹击。
  • 4、交掎:即交椅。
  • 5、掎蹠:强引为依据。
  • 6、掎挈司诈:掎挈:指摘;司:同“伺”,侦候;诈:欺诈。抓住人家过错,等待机会来陷害。
  • 7、掎摭利病:掎摭:指摘;利病:利害,好坏。形容品评优劣好坏
  • 8、掎擿:指摘,挑剔。
  • 9、掎鹿: 1.拉着鹿。 2.犹逐鹿。喻群雄争夺天下。
  • 10、掎止:从后截获。
  • 11、掎跖:强引为依据。
  • 12、掎遮:犹扼守。
  • 13、掎挈:亦作'掎契'。指摘。牵制。
  • 14、掎契:亦作'掎契'。指摘。牵制。
  • 15、掎挈伺诈:抓住人家过错,等待机会来陷害。
  • 16、掎扢:中伤;倾轧。
  • 17、掎裳连襼: 牵裙连袖。形容人多。
  • 18、掎裳连袂: 见"掎裳连襼"。
  • 19、掎角: 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掊之。” 谓分兵互相呼应。 偏斜,不正相对。
  • 20、掎摭: 掎摭jǐzhí (1) 指摘 例 掎摭利弊 英 censure (2)摘取 英 pluck
  • 21、掎角之势:掎:拉住,指拉住腿。角:指抓住角。掎角:夹击敌人。原指从两方面夹攻敌人。现比喻分出兵力,形成牵制或夹击敌人的作战阵势。也作“犄角之势”。
  • 22、掎龁:中伤;倾轧。
  • 23、掎汩:犹牵动。
  • 24、掎夺:指摘摈弃。
  • 25、抵掎: 1.排挤攻击。 2.抵制。
  • 拼音
  • 注音ㄐㄧˇ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RDSK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用力拉住,拖住掎,偏引也。从手,奇声。——《说文》伐木掎矣。——《诗·小雅·小弁》诸戎掎之。——《左传·襄公十四年》。疏:“言戾其足也。”掎止晏莱焉。——《国语·鲁语》。注:“从后曰掎。”躬掎禄曰。——《汉书·息夫躬传》。注:“从后引之也。”昔秦失其鹿, 刘季遂而掎之。——《汉书·叙传》(2) 又如:掎汩(犹牵动);掎拔(提引而出;挺拔);掎鹿(拉着鹿);掎裳连袂(牵裙连袖)(3) 发射机不虚掎。——班固《西都赋》(4) 牵制,拖住使不能自由行动 。如:掎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掎掣(牵制);掎挈(牵制)(5) 指摘孔子西行不到 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韩愈《古鼓歌》(6) 又如:掎挈(掎契。指摘);掎夺(指摘摈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