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泄的词语

  • 76、泄药:泻药。
  • 77、涯泄:边际。
  • 78、渲泄:1.泄露;泄漏。2.犹言舒散。 3.排放,泄出。
  • 79、泄宣:宣泄,宣露。
  • 80、宣泄: 宣泄xuānxiè (1) 当众发泄以引起注意 例 他对愿意听的人宣泄了他的愤怒 英 blaze (2) 使积水流出去 例 低洼地区由于雨水无法宣泄,往往造成内涝 英 lead off (liquids)
  • 81、喧泄:把感情释放、发泄出来。
  • 82、蓄泄: 1.积聚与分散;蓄存与泄放。
  • 83、经行泄泻:经:常道;权:权宜的办法。指违反常规,采取权宜之计。
  • 84、泄泻: 泄泻xièxiè (1)腹泻 英 have loose bowels
  • 85、泄写:宣泄,倾吐。写,同"泻"。
  • 86、写泄:倾注排泄。
  • 87、消泄:消散宣泄。
  • 88、泄溪:溪水名。在浙江省诸暨境域内。由五级瀑布夹山飞流直下而形成。因称瀑布为泄,故名。
  • 89、网易邮箱泄露:10月19日有消息称,乌云漏洞报告平台接到一则惊人的数据报告,网易邮箱疑似过亿数据被泄露,影响到网易126、163邮箱的使用,泄露信息包括用户名、密码、密保信息、登陆IP及生日等。
  • 90、玩泄:玩忽,轻慢。
  • 91、吐泄:犹发泄。
  • 92、水泄不透: 水泄不透shuǐ xiè bù tòu (1) 形容十分拥挤或围得非常严密 例 板棚里挤得水泄不透。——《筑路》 英 be so jammed as to be impassable;be watertight that not even a drop of water could trickle through
  • 93、透泄:走漏,漏泄。
  • 94、泄涕:犹流泪。
  • 95、五更溏泄:病证名。即五更泄。《不居集·泄泻》:“五更溏泄。有肾虚失闭藏之职,五味子丸;亦有食积,香砂枳术丸;寒积理中汤;酒积葛花解酲汤。”
  • 96、溏泄:亦作'溏泄'。亦作'溏泻'。轻度腹泻。
  • 97、飧泄:亦作“飱泄”。本病是清气不升、肝郁脾虚所致。临床表现有大便泄泻清稀,并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完谷不化),肠鸣腹痛,脉弦缓等。
  • 98、舒泄: 1.抒发﹐发泄。
  • 99、暑泄:暑夏重证水泻
  • 100、泄节枢:影神名之一。
  • 拼音xiè,yì
  • 注音ㄒㄧㄝˋ,ㄧ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IANN
  • 五行

基本释义

xiè动词(1) (形声。从水,世声。本义:泄水。在江西)(2) 假借为“歇”。发泄;发散运物之泄也。——《庄子·山木》。司马注:“发也。”穷岫泄云。——左思《魏都赋》。注:“犹出也。”宗气泄也。——《素问·平人气象论》。注:“谓发泄也。”精泄于目。——《淮南子·本经》惠此中国,俾民忧泄。——《诗·大雅·民劳》蓄泄数千载。——李白《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3) 又如:泄宣(宣泄,宣露);泄冤(表白或洗雪冤屈);泄写(宣泄,倾吐。写,同“泻”)(4) 排出振河海而不洩。——《礼记·中庸》泻出于两峰之间。——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5) 又如:泄洪;泄水道;泄水坝;泄水闸(6) 腹泻金郁泄之。——《素问·六元正经大论》。注:“谓渗泄也。”(7) 又如:泄溺(大小便);泄下(水泻,腹泻);泄利(泄痢。水泻;痢疾。利,通“痢”);泄注(腹泻);泄药(泄剂。泻药)(8) 泄漏;泄露言若泄臣不获死。——《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阴重不泄。——《史记·万石张叔传》(9) 又如:泄了陶(露了底);泄口(谓言语泄露);泄风(泄漏消息)(10) 物体由孔穴或缝中滴下、透出或掉出落泪便如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11) 又如:泄涕(犹流泪)(12) 混杂 。如:泄用(混合);泄横(纷杂飞散)(13) 通“殜”。狎侮;轻慢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孟子·离娄下》憍泄者,人之殃也。——《荀子·荣辱》(14) 又如:泄慢(轻慢);泄渎(轻慢,亵渎)名词(1) 病症名 。如:泄风(中医病症名)。(2) 指风邪久入腠理间,以致出现汗泄不止、口干、身痛的病症(3) 皮肤长小疙瘩并有瘙痒的病症|yì动词(1) (形声。从水,世声。本义:泄水。在江西)(2) 假借为“歇”。发泄;发散运物之泄也。——《庄子·山木》。司马注:“发也。”穷岫泄云。——左思《魏都赋》。注:“犹出也。”宗气泄也。——《素问·平人气象论》。注:“谓发泄也。”精泄于目。——《淮南子·本经》惠此中国,俾民忧泄。——《诗·大雅·民劳》蓄泄数千载。——李白《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3) 又如:泄宣(宣泄,宣露);泄冤(表白或洗雪冤屈);泄写(宣泄,倾吐。写,同“泻”)(4) 排出振河海而不洩。——《礼记·中庸》泻出于两峰之间。——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5) 又如:泄洪;泄水道;泄水坝;泄水闸(6) 腹泻金郁泄之。——《素问·六元正经大论》。注:“谓渗泄也。”(7) 又如:泄溺(大小便);泄下(水泻,腹泻);泄利(泄痢。水泻;痢疾。利,通“痢”);泄注(腹泻);泄药(泄剂。泻药)(8) 泄漏;泄露言若泄臣不获死。——《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阴重不泄。——《史记·万石张叔传》(9) 又如:泄了陶(露了底);泄口(谓言语泄露);泄风(泄漏消息)(10) 物体由孔穴或缝中滴下、透出或掉出落泪便如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11) 又如:泄涕(犹流泪)(12) 混杂 。如:泄用(混合);泄横(纷杂飞散)(13) 通“殜”。狎侮;轻慢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孟子·离娄下》憍泄者,人之殃也。——《荀子·荣辱》(14) 又如:泄慢(轻慢);泄渎(轻慢,亵渎)名词(1) 病症名 。如:泄风(中医病症名)。(2) 指风邪久入腠理间,以致出现汗泄不止、口干、身痛的病症(3) 皮肤长小疙瘩并有瘙痒的病症|动词(1) (形声。从水,世声。本义:泄水。在江西)(2) 假借为“歇”。发泄;发散运物之泄也。——《庄子·山木》。司马注:“发也。”穷岫泄云。——左思《魏都赋》。注:“犹出也。”宗气泄也。——《素问·平人气象论》。注:“谓发泄也。”精泄于目。——《淮南子·本经》惠此中国,俾民忧泄。——《诗·大雅·民劳》蓄泄数千载。——李白《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3) 又如:泄宣(宣泄,宣露);泄冤(表白或洗雪冤屈);泄写(宣泄,倾吐。写,同“泻”)(4) 排出振河海而不洩。——《礼记·中庸》泻出于两峰之间。——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5) 又如:泄洪;泄水道;泄水坝;泄水闸(6) 腹泻金郁泄之。——《素问·六元正经大论》。注:“谓渗泄也。”(7) 又如:泄溺(大小便);泄下(水泻,腹泻);泄利(泄痢。水泻;痢疾。利,通“痢”);泄注(腹泻);泄药(泄剂。泻药)(8) 泄漏;泄露言若泄臣不获死。——《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阴重不泄。——《史记·万石张叔传》(9) 又如:泄了陶(露了底);泄口(谓言语泄露);泄风(泄漏消息)(10) 物体由孔穴或缝中滴下、透出或掉出落泪便如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11) 又如:泄涕(犹流泪)(12) 混杂 。如:泄用(混合);泄横(纷杂飞散)(13) 通“殜”。狎侮;轻慢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孟子·离娄下》憍泄者,人之殃也。——《荀子·荣辱》(14) 又如:泄慢(轻慢);泄渎(轻慢,亵渎)名词(1) 病症名 。如:泄风(中医病症名)。(2) 指风邪久入腠理间,以致出现汗泄不止、口干、身痛的病症(3) 皮肤长小疙瘩并有瘙痒的病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