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狐的词语
- 51、火狐:赤狐的通称。产于我国东北等地。
- 52、黄狐: 黄毛狐狸。
- 53、飞狐:要隘名。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北蔚县南。两崖峭立,一线微通,迤逦蜿蜒,百有馀里。为古代河北平原与北方边郡间的交通咽喉。
- 54、大狐:复姓。
- 55、犹豫狐疑:犹豫:迟疑;狐疑:多疑。指生性多疑,拿不定主意。
- 56、虎威狐假: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
- 57、狗党狐羣: 狗党狐羣gǒu dǎng hú qún (1) 骂人的话。指朋比为恶的一伙坏人 英 a pack of rogues;a gang of scoundrels 也说“狐朋狗友”
- 58、一狐之掖: 见“一狐之腋 ”。
- 59、野狐谈禅:在禅宗中,流入邪僻、未悟而妄称开悟,禅家一概斥之为“野狐禅”。
- 60、令狐景: 三国魏清商令,曾劝说曹芳。
- 61、鬼火狐鸣:用来比喻策划起义。
- 62、大狐姓: 大狐姓氏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稀有姓氏之一,它的渊源、迁徙、分布都是有史可循,有据可查的!
- 63、安问狐狸:比喻有巨盗枭首在位,却只敢拿宵小之徒试刀。
- 64、宵狐之腋: 《史记·赵世家》 【名称】宵狐之腋[出处解释] 我听说很多张羊皮,还抵不住一张小狐狸腋下的皮毛。【用法】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 65、齐相狐裘: 齐相狐裘称人节俭的典故。
- 66、沙狐球: 室内运动项目之一。在一条撒有细沙的滑道上,比赛者站在一端把球推向另一端,球停的位置越接近另一端的边缘得分越高。 沙狐球运动使用的球,扁圆形,由金属和塑料球盖两部分组成。‖也作沙壶球。
- 67、乌鸦与狐狸: 克雷洛夫寓言里面的故事。
- 68、列那狐的故事:法国中世纪讽刺长诗。根据民间寓言提炼而成。约形成于12-13世纪。共二十七篇,前后连贯但又相对独立。诗中以动物代表各阶层人物。通过描写象征市民的狐狸列那欺骗强者,凌辱弱者,与势均力敌者勾心斗角,甚至向最高统治者挑战,生动地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 69、雉头狐腋:以雉头狐腋做成的裘衣。形容穿着讲究﹐生活奢侈。
- 70、与狐谋皮: 见“与虎谋皮 ”。
- 71、雍狐戟:古兵器名。
- 72、衣狐坐熊:穿狐裘坐熊席。形容生活奢侈。
- 73、一狐之腋: 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常用以喻指少量的皮毛或珍贵的皮毛。 亦作:一狐之掖
- 74、野狐丝: 1.菟丝子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菟丝子》。
- 75、野狐落: 1.唐宫中巷名。宫人聚居之处。《新唐书.温造传》:"大和二年,内昭德寺火,延禁中'野狐落'。野狐落者,宫人所居也。"《续说郛》卷十九引明曹安《谰言长语》:"诗词中有院落﹑篱落﹑村落﹑部落。落,居也。唐宫中巷有野狐落,落亦居也。"一说,唐宫人葬处。
- 拼音hú
- 注音ㄏㄨˊ
- 笔划8
- 繁体狐
- 五笔QTRY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犬,瓜声。本义:狐狸)(2) 同本义朕狐疑。——《汉书·文帝纪》。注:“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称狐疑。”小狐汔济。——《易·未济》狐鸣呼曰。——《史记·陈涉世家》狐裘不暖锦衾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凭鼠伏。——《广东军务记》(3) 又如:狐丘(狐穴居之小山);狐白(狐腋下的白毛);狐兔(狐和兔);狐仙(传说狐狸能修炼成仙,化为人形,与人来往)(4) 喻坏人,小人 。如:狐唱枭和(喻坏人互相呼应);狐狼(喻奸诈凶恶);狐鼠(喻小人;坏人);狐鸣枭噪(喻小人嚣张);狐禅(异端邪说) [查看更多]
H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