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祇的词语
- 1、祇重衣衫不重人:比喻只重视外表,而不重视内容。
- 2、雨祇: 1.司雨之神。
- 3、阴祇:地神。
- 4、一路神祇: 谓同伙的人。意含讥讽。
- 5、玄祇: 犹神祇。指天神、地祇。
- 6、先神祇: 祖宗的神灵。
- 7、土祇: 地神。
- 8、素祇:蛇神白帝之别称。
- 9、水祇: 水神。
- 10、神祇: 神祇shénqí (1) 指天神和地神,泛指神明 例 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祇岂宰杀乎?——唐·李朝威《柳毅传》 英 god
- 11、山祇:山神。
- 12、三祇:"三大阿僧祇"的略语。佛教指菩萨修行成佛所经历的三个漫长阶段。阿僧祇,梵文的音译,意为旷大劫,无数长时。
- 13、人祇:人与神。
- 14、青祇: 1.东方之神。
- 15、明祇:泛指神明。
- 16、灵祇:天地之神。亦泛指神明。
- 17、金祇: 1.亦作"金祗"。 2.司秋之神。
- 18、黄祇:地神。
- 19、方祇: 1.指大地。 2.指地神。
- 20、地祇:地神。
- 21、百祇:众神。
- 22、祇树有缘:祇树:梵语,即祇园,祇树给孤独园的略称,为释迦牟尼往舍国说法时居停之处。指与佛法有缘分。
- 23、祇林: 1.即祇园。
- 24、祇令:但使;假使。
- 25、岳祇:亦作'岳祇'。山神。
- 拼音zhǐ,qí
- 注音ㄓˇ,ㄑㄧˊ
- 笔划8
- 繁体祇
- 五笔PYQA
基本释义
qí名词(1) (形声。从示,氏声。本义:地神)(2) 同本义祇,地祇也。——《说文》天神曰灵,地神曰祇。——《尸子》修礼地祇,谒款天神。——《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祷尔于上下神祇。——《论语·述而》(3) 又如:神祇(天神和地神);祇园(祇洹,祇林,祇苑。祇树园。印度佛教圣地之一。后用为佛寺的代称)(4) 通“疧”。病患坎不盈,祇既平,无咎。——《易·坎》壹者之来,俾我祇也。——《诗·小雅·何人斯》形容词(1) 很大 。如:祇悔(2) 盛大相次我师经此过,好将诚意至疧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3) 另见zhǐ|zhǐ名词(1) (形声。从示,氏声。本义:地神)(2) 同本义祇,地祇也。——《说文》天神曰灵,地神曰祇。——《尸子》修礼地祇,谒款天神。——《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祷尔于上下神祇。——《论语·述而》(3) 又如:神祇(天神和地神);祇园(祇洹,祇林,祇苑。祇树园。印度佛教圣地之一。后用为佛寺的代称)(4) 通“疧”。病患坎不盈,祇既平,无咎。——《易·坎》壹者之来,俾我祇也。——《诗·小雅·何人斯》形容词(1) 很大 。如:祇悔(2) 盛大相次我师经此过,好将诚意至疧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3) 另见zhǐ|名词(1) (形声。从示,氏声。本义:地神)(2) 同本义祇,地祇也。——《说文》天神曰灵,地神曰祇。——《尸子》修礼地祇,谒款天神。——《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祷尔于上下神祇。——《论语·述而》(3) 又如:神祇(天神和地神);祇园(祇洹,祇林,祇苑。祇树园。印度佛教圣地之一。后用为佛寺的代称)(4) 通“疧”。病患坎不盈,祇既平,无咎。——《易·坎》壹者之来,俾我祇也。——《诗·小雅·何人斯》形容词(1) 很大 。如:祇悔(2) 盛大相次我师经此过,好将诚意至疧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3) 另见zhǐ [查看更多]
Z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