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笏的词语

  • 26、万笏:笏,封建时代大臣朝见天子时所执的狭长的手板。'万笏'比喻丛立的群山。
  • 27、笢笏: 笢笏mǐnhù (1) 笛孔 英 bamboo’s hole
  • 28、冕笏: 礼冠与手版,皆古代王公大官之服饰,因以指仕宦者。
  • 29、敛笏: 犹敛版。
  • 30、襕笏: 穿襕袍,执手板。古代官吏朝会时的服饰。
  • 31、搢笏:1.插笏。古代君臣朝见时均执笏,用以记事备忘,不用时插于腰带上。 2.引申指朝见。
  • 32、击贼笏:唐德宗时﹐朱泚谋反﹐召段秀实议事﹐秀实以笏击泚﹐大骂﹐被杀。见《新唐书.段秀实传》。后以'击贼笏'为称颂忠贞或正气凛然的典实。
  • 33、滑笏:水波动荡不定貌。 指动荡不定的水波。
  • 34、还笏: 1.唐高宗将立武则天为后,褚遂良谏,帝不听。遂良致笏殿阶,叩头流血曰:"还陛下此笏!"事见《旧唐书.褚遂良传》。后用以称坚持原则而不惜弃官。 2.致仕,辞官。
  • 35、出笏:犹言出脱。货物脱手;卖出。
  • 36、朝笏:古代君臣朝会时所执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画和记事。
  • 37、百笏:百条(黄金)。古代官员上朝时皆手持长方形笏板﹐后因金条亦为长方形﹐故借"笏"字代"条"字﹐以表其量﹐兼状其形。
  • 38、举笏击蛇:比喻有胆识。
  • 39、拄笏西山:旧时比喻在官有高致。
  • 40、拄笏看山:旧时比喻在官有高致。
  • 41、木笏司:谓糊涂官。
  • 42、东笏社:军阀陈炯明在广东当权时期,陈姓家族所组成的大地主﹑官僚反动团体。
  • 43、笏囊:放笏的袋子。
  • 44、笏架:放笏的架子。
  • 45、笏头: 1.宋人称方团球路花纹为"笏头"。 2."笏头带"的省称。
  • 46、笏头履:古代的一种鞋子。头部高翘﹐形似笏板﹐故称。
  • 47、满床叠笏:犹叠床架屋。喻重复。
  • 48、典笏: 1.以笏典钱﹐极言清贫。
  • 49、笏头带:即球路带。
  • 50、笏带:即笏头带。宋太宗以之赐大臣。
  • 拼音
  • 注音ㄏㄨ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TQRR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竹,勿声。本义:古代朝见时大臣所执的竹板,用以记事)(2) 手板(3) 笏板。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笏,礼玉藻。笏天子以球王;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说文》荐笏言于卿士。——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曳笏却立。持一象笏互。——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4) 又如:笏击(用笏板扑击);笏囊(盛笏板的袋子);笏帛(盛笏的袋);笏板(即笏,手板)(5) 旧时戏班用来写戏目供人点戏用的手板也称“笏”只见一个掌班拿着一本戏单,一个牙笏。——《红楼梦》(6) 金银的计算单位。铸金银成笏形,一枚为一笏众情危惧,共请主人,愿以白金十笏赎之。——五代· 刘崇远《金华子杂编》(7) 指成锭的东西 禧乃检箧中,得笔二管、墨一笏赠之。—— 清· 温睿临《南疆逸史》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