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胆的词语
- 1、鱼胆:即鱼的胆囊。位于鱼类躯干部腹侧。主要用于容纳鱼类肝胰脏分泌的胆汁,起消化作用。
- 2、书胆:贯穿一部书的主要人物。
- 3、紫龙胆花:别称护肝花、护肝草
- 4、胆道: 指从肝向十二指肠运输胆汁的管道的总称。它分为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
- 5、有酒胆,无饭力:俗语,意思是比喻表面刚强,其实很懦弱。
- 6、贼胆心虚: 理亏心虚 lǐkuī-xīnxū[feel apprehensive because one is not on solid ground; be not on solid ground; have a guility conscience because justice is not on one's side] 因理由不充分而担心
- 7、有心没胆:上天不会辜负有恒心的人。
- 8、望风破胆:望风破胆,汉语成语,拼音是wàng fēng pò dǎn,意思是远远地看见对方的威势,就把胆吓破了。
- 9、倾心露胆: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2回:“次日又排筵宴,各各倾心露胆,讲说平生之怀。” 倾心露胆,汉语词汇,指倾心:竭尽忠诚。形容待人竭尽诚心。
- 10、照胆镜: 相传能照见人胆察知病患或邪念的宝镜。 参见:秦镜 、“照胆 、
- 11、怒从心起,恶向胆生:恶:凶暴。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 12、胆战魂惊: 形容十分恐惧害怕。
- 13、胆虚寒: 胆虚寒一种证候名。
- 14、满身是胆:满身是胆,汉语成语,拼音是mǎn shēn shì dǎn,意思是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 15、通身是胆: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 通身是胆是汉语词汇,拼音为tōng shēn shì dǎn,出自《三国志·蜀书·赵云传》。
- 16、胆小:指人的(心理状态)过于害怕有威慑力的事物而(不敢于面对现实)不能自拔。做事畏缩、顾及。
- 17、丧胆消魂: 见“[[丧2胆亡魂]]”。
- 18、胆大:意思是不畏惧困难,敢于面对困难、承担风险、责任,或积极拓进取。
- 19、鼻若悬胆:犹室如悬磬。
- 20、鼻如悬胆:“悬胆”,顾名思义,即是悬挂着的“胆”,这个胆就是我们常说的“猪胆”,所以这种鼻子也可称为“猪胆界”。其特别之处在于,鼻梁高挺,鼻头尖尖,鼻翼不向外翻,鼻孔不朝天。
- 21、胆丧心惊:形容内心盐分惊慌恐惧。
- 22、鼻若悬胆:犹室如悬磬。
- 23、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 《五代史平话》:“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 24、闻风丧胆: 闻风丧胆wénfēng-sàngdǎn (1) 刚听到一点风声就惧怕不已。形容极端虚弱、惶恐 英 become terror-stricken of the news;become panicstricken at the news
- 25、一身都是胆:极言胆大勇敢。
- 拼音dǎn
- 注音ㄉㄢˇ
- 笔划9
- 繁体膽
- 五笔EJGG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肉,詹声。本义:胆囊。动物体内消化器官之一)(2) 同本义。通称胆或苦胆膽,连肝之府也。——《说文》。俗字作“胆”。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按,形如瓶,长三寸,在肝之短叶间。华佗曰:“胆者,中清之府,号曰将军。主藏而不泻。”胆为云,肝为风,肾为雨。——《淮南子·精神》。注:“胆,金也。”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李白《行路难》(3) 又如:胆结石(胆石症);胆裂(胆为之破裂。形容恐惧之甚);胆裂魂飞(恐惧惊怖到极点);胆液(胆汁)(4) 胆子,胆量,勇气勇胆猛戾。——《荀子·脩身》。注:“有胆气也。”虎骑闻之应胆慑。——岑参《老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5) 又如:胆落(丧胆落魄);胆大如斗(比喻人的胆量极大)(6) 装在器物内层,可容纳水、空气等的东西 。如:瓶胆,球胆 [查看更多]
D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