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茅的词语

  • 26、前茅: 前茅qiánmáo (1) 即先头部队。古代行军时,前哨斥侯以茅为旌,如遇敌人或敌情有变化,举旌以通知后军 英 patrol
  • 27、蓬茅: 1.亦作"蓬茆"。 2.蓬草和茅草。比喻低微﹑贫贱。常用作自谦之词。 3.犹蓬居。
  • 28、灵茅: 1.即菁茅。古代帝王祭祀封禅时用来滤酒去滓。 2.指仙道栖居的茅屋。
  • 29、藉茅:用茅草垫祭品。古代表示对神的敬意。语本《易.大过》:"藉用白茅。"孔颖达疏:"荐藉于物用絜白之茅,言以絜素之道,奉事于上也。"
  • 30、黄茅: 茅草名。 本谓长有黄茅的荒冢,借指死亡。
  • 31、寒茅: 指简陋的茅舍。
  • 32、苴茅: 1.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用该方颜色的泥土,覆以黄土,包以白茅,授予受封者,作为分封土地的象征。
  • 33、屮茅:草茅。指在野未作官的人。
  • 34、如开茅塞:象打开被茅草堵塞的道路一样。形容受到别人启发后,由对某件事物迷茫不解,变得立刻就明白了。
  • 35、草茅之产:指乡下平凡的女子。
  • 36、二茅君: 二茅君名固,字季伟。
  • 37、思茅县: 宋大理时为“思摩部”,元代称“思么”,明代叫“思毛”。1993年3月改为县级市。2003年思茅地区改设思茅市,县级思茅市改为翠云区。
  • 38、草茅之臣:草茅:杂草。比喻在野无权的人
  • 39、黄茅冲: 昔时山冲内漫山遍野长满茅草,秋冬时节枯黄。
  • 40、迎茅娘: 1.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冥婚习俗。
  • 41、跳茅山:指旧时道士名为驱除邪气的诵经跳舞等活动。
  • 42、三茅钟: 杭州·七宝山·宁寿观原为三茅堂,宋绍兴中,赐古器玩三种,其二为唐钟,本唐·澄清观旧物,禁中每听钟声以为寝兴食息之节。见《咸淳临安志》卷十三。
  • 43、黄茅秋: 旧指岭南茅草枯黄、瘴疫发作的秋季。
  • 44、黄茅瘴: 我国岭南在秋季草木黄落时的瘴气。
  • 45、分茅锡土: 1.亦作"分茅锡土"。 2.分茅列土。
  • 46、苴茅焘土:是古代分封诸侯的一种仪式。
  • 47、白茅香: 1.香草名。修道者多用以沐浴。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白茅香》。
  • 48、白茅人: 1.汉武帝时﹐方士栾大诡称"黄金可成﹐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于是武帝拜大为五利将军。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大衣羽衣﹐夜立白茅上受印。后事露被诛。见《史记.封禅书》。后因称栾大为"白茅人"。亦泛指术士。
  • 49、茅屋草舍:用茅草修建的房子。形容住宿条件简陋
  • 50、茅封草长:茅:茅草;封:封闭;长:生长。长满茅草。形容野草丛生的荒凉景象。
  • 拼音máo
  • 注音ㄇㄠ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ACBT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艸,矛声。本义:草名。即白茅,俗称茅草)(2) 同本义茅,菅也。——《说文》。按,菅之不滑泽有毛者,可缩酒;又以为藉。藉用白茅。——《易·大过》昼尔于茅。——《诗·豳风·七月》祭祀共萧茅。——《周礼·甸师》白华菅兮,白茅束兮。——《诗·小雅·白华》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孟子·尽心下》尔贡包茅不入。——《左传·僖公四年》卷我屋上三重茅。——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 又如:茅飞渡江;抱茅入竹;茅卜(古代卜法之一。琼茅是一种多年生的草,古人以为灵验,用琼茅来占卜吉凶称为茅卜);茅店(茅草搭盖的客店。指简陋的旅舍);茅茹(茅根相牵连的样子。喻同类事物之相互牵引);茅茨(茅草屋。上古房屋都是茅顶,殷墟出土的宫室屋顶都覆以茅草);茅塞(茅草蔽塞山路,不能通行。比喻人心遭受物欲蒙蔽,不能通透义理);茅屋采椽(用茅草盖屋顶,柞木做屋橼。比喻居处的俭朴)(4) 茅屋,简陋的居住 。如:茅舍(茆舍。茅屋);茅店(用茅草盖成的旅舍。言其简陋);茅茨(茆茨。茅屋;亦指简陋的居室。引申为平民里巷);茅轩(茅舍);茅堂(茆堂。草盖的屋舍)(5) 借指茅土之封 。如:茅土(指王、侯的封爵。古天子分封王、侯时,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为受封者得以有国建社的表征);茅社(茆社。古天子分封诸侯,授之茅土,使归国立社,称作茅社)(6) 姓(7) 通“旄”。竿顶用旄牛尾做装饰的旗帜郑伯肉袒,左执茅旌,右执鸾刀,以逆 庄王。——《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