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观的词语

  • 76、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词语解释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yǎn guān sì chù,ěr tīng bā fāng ]⒈  形容熟悉周围环境,反应灵敏。引证解释⒈  形容熟悉周围环境,反应灵敏。引《封神演义》第五三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六章:“演员要想把剧中人丰富化,先得把他自己的生活丰富化;他得有灵敏的感觉,眼观四处,耳听八方。”亦作“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强盗的本领,讲得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老舍 《赵子曰》第四:“生在这个新社会里,要是没有一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到处显出精明强干的能力,任凭你有天好的本事,满肚子的学问,至好落个‘老好’,或毫不客气叫你‘傻蛋’。”国语辞典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yǎn guān sì chù ěr tīng bā fāng ]⒈  (谚语)​比喻机智灵活,遇事能观察周详。也作「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引《封神演义·第五三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77、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词语解释⒈  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 78、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词语解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yǎn guān liù lù,ěr tīng bā fāng ]⒈  亦作“眼观四处,耳听八方”。引证解释⒈  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国语辞典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yǎn guān liù lù ěr tīng bā fāng ]⒈  (谚语)​比喻机智灵活,遇事能观察周详。也作「眼观四处,耳听八方」。引《镜花缘·第一六回》:「就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无非小心谨慎之意。」《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强盗的本领,讲得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 79、眼观鼻,鼻观心: 1.因害羞﹑惭愧等而低头的样子。 2.谓精神集中,心不旁骛。
  • 80、眼观六路:眼睛看到四面八方。形容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全面了解。
  • 81、雅观: 雅观yǎguān (1) 装束、举止文雅不俗 英 in good taste
  • 82、异观: 1.奇异的景象。 2.不同看待。
  • 83、玉观: 宫阙的美称。
  • 84、游观:犹游览。
  • 85、英雄史观: 词语解释⒈  主张少数英雄主宰和创造历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把英雄人物当作救世主,把人民群众当作群氓。认为英雄人物有“天赋才能”,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个人崇拜是英雄史观的表现之一。
  • 86、宇观: 词语解释⒈  可直接观测但不能以物质手段加以影响和变革的时空区域。包括星团、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总星系团及遍布宇宙空间的射线和引力场所构成的物质系统。宇观世界的运动需用广义相对论、宇宙电动力学和星系力学描述。
  • 87、云观:1.指道院。 因其高耸﹐故称。 2.泛指高耸的楼台。3.宫殿门前两边所建高台上的楼观。
  • 88、玉局观: 宋代著名的道观。设于玉局化。在今四川·成都市北。
  • 89、远观:远望。 谓看得深远。
  • 90、月观: 1.犹月榭。
  • 91、云台观:道观名。在陕西华山云台峰上﹐故名。其一为北周道士焦道广建﹐其一为宋建隆二年为陈抟建。
  • 92、下马观花: 见“下马看花 ”。
  • 93、相机观变:观察时机,看到适当机会立即行动。
  • 94、仙人观: 西汉·长安城外观名。
  • 95、相观: 1.观察。《诗.大雅.公刘》:"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 96、仙都观: 道观名。在四川·丰都县·平都山。
  • 97、仙观:道观的美称。
  • 98、台观: 1.泛指楼台馆阁等高大建筑物。 2.特指道教的庙宇。
  • 99、天长观:古迹名。唐贺知章旧宅。在浙江省绍兴县东北。原名千秋观。参见"千秋观"。
  • 100、通观: 通观tōngguān (1) 总的来看,全面地观察 英 look at sth.all-sidedly
  • 拼音guān,guàn
  • 注音ㄍㄨㄢ,ㄍㄨㄢ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CMQN
  • 五行

基本释义

guān动词(1) (形声。从见,雚(guàn)声。本义:仔细看)(2) 同本义观,谛视也。——《说文》观,视也。——《广雅·释诂一》观者如市。——《庄子·人间世》观于大海。——《庄子·秋水》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易·系辞下》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史记·滑稽列传》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明· 魏学洢《核舟记》因得观所谓石钟山中者。——宋· 苏轼《石钟山记》(3) 又如:观觑(观看);观占(观瞻,观看);观玩(观看赏玩);观涛(观赏浪潮);观成(观看成果)(4) 观察,审察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战国策·秦策》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5) 又如:参观(实地观察);综观(综合观察);坐井观天;观过知仁(观察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就可了解他的为人);观时(察看时机)(6) 示范;显示诸侯之师观兵于郑东门。——《左传·哀公十一年》嘉量既成,以观四国。——《周礼·冬官》飨赐单于,观以珍宝。——《汉书·宣帝纪》(7) 又如:观治(显示治绩);观民(显示于民);观世(向世人显示);观示(示范)(8) 游览 。如:观游(观赏游览);观池(供游观的池沼);观山玩水(游山玩水)(9) 玩赏;观赏公将如棠观鱼。——《左传·隐公元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10) 又如:观风(亦作“关风”。观赏风光;望风);观乐(观赏玩乐;欣赏音乐);观玩(观赏玩味)(11) 佛家语 。如:观心(佛家语。指内观自己的心性);观法(佛家语。指探究真理于一心);观照(佛家语。用智慧来照明真理)(12) 通“劝” 。如:观王(劝说帝王)(13) 阅读余因得遍观群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姑俟异目观。——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名词(1) 容饰,外观 。如:观美(外观美好)(2) 景象,情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 又如:奇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旧观(原来的样子);改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壮观(壮丽的景象);大观(气势宏大的景象)(4) 对事物的认识,看法 。如:世界观;人生观;乐观;悲观;观化听风(希望看到良好的政治教化)(5) 另见guànguàn名词(1) 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的地方。同“阙”观谓之阙。——《尔雅·释宫》郭璞注:“ 孙炎曰:‘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出游于观之上。——《礼记·礼运》是以凤凰来信,集羽族于观阙,肉角驯毛宗于外囿。——《后汉书·班固传·典引》(2) 又如:观阙(古代帝王宫门前的两座楼台);观魏(即观阙)(3) 台榭宫室不观,舟车不饰。——《左传·哀公元年》大王见臣列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4) 又如:观台(台榭);观榭(亭台楼榭);观阁(亭台楼阁)(5) 鸟名。通“鹳” 。如:观雀(鹳和雀);观讳(鸟名)(6) 京观 。如:筑观(建筑京观)(7) 道教的庙宇臣请本道定寺为三等,观为二等。上寺留僧二十一,上观道士十四。——《新唐书·李叔明传》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唐· 刘禹锡《戏赠看花君子》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顾炎武《复庵记》(8) 又如:白云观;观寺(寺观);观宇(道观佛寺);观阙(指庙宇)(9) 古国名 。如:观国(在今顿丘卫县)(10) 通“鹳”。雚雀鸟彼视三釜三千钟,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庄子·寓言》(11) 姓。春秋楚有观射父(12) 另见guān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