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讥的词语

  • 26、惹人讥笑: 招惹人嘲笑。
  • 27、同浴讥裸:在一起洗澡却讥笑别人赤身露体。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问题,却以此而讥嘲别人。
  • 28、讥而不征:出自《孟子·梁惠王下》。
  • 29、讥诮: 讥诮jīqiào (1) 风言冷语地讥嘲 例 讥诮话 英 deride;ridicule;gibe
  • 30、讥查:盘问检查。
  • 31、讥谪:讥议指摘。
  • 32、讥戏:讥讽戏谑。
  • 33、讥责:讥讽指责。
  • 34、讥谈: 1.亦作"讥谭"。 2.讥笑嘲弄。
  • 35、讥绳:劝谏和纠正。
  • 36、讥诎:讥讽贬斥。
  • 37、讥病:非议指摘。
  • 38、讥论:讥刺和议论。
  • 39、讥摘:讥议指摘。
  • 40、讥望:责怪。
  • 41、讥侮:讥刺侮慢。
  • 42、讥噪:讥呵喧闹。
  • 43、讥谀:非议和阿谀。
  • 44、讥视:稽察。
  • 45、讥谏:劝谏。
  • 46、讥关:在关市负责稽查和征税。语本《礼记.王制》﹕"关讥而不征。"
  • 47、讥恶: 1.谓讥责丑恶的事物。 2.喜好讥刺的恶行。
  • 48、讥调:讥嘲戏弄。
  • 49、讥平: 讥平jī píng (1) 讥讽评议 例 讥平时政 英 ridicule and criticize
  • 50、讥骂:讥笑谩骂。
  • 拼音
  • 注音ㄐㄧ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YMN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言,幾(jì)声。本义:旁敲侧击地批评)(2) 同本义讥,诽也。——《说文》此何以书讥。——《公羊传·隐公二年》。注:“犹谴也。”诛讥罢只。——《楚辞·大招》。注:“非也。”二者交讥。——《史记·游侠传》。正义:“非言也”>于人为可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孰能讥之乎?公孙布被之讥。——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3) 又如:讥呵(责问,责难);讥毁(非议诋毁);讥望(责怪)(4) 讽刺;讥笑谤讥于市朝。——《战国策·齐策》列壑争讥,攒峰竦诮。——孔稚圭《北山移文》(5) 又如:讥讪(讥刺讪笑);讥言(讥讽的言论);讥弄(讥笑嘲弄);讥鄙(讥笑鄙视)(6) 进谏;规劝讥,谏也。——《广雅》殷有惑妇,何所讥?——《楚辞·天问》(7) 又如:讥谏(劝谏);讥绳(劝谏和纠正)(8) 查问讥,问也。——《广雅》好讥而不乱,亟变而不变,时至则为,过则去。——《管子·国准》关讥而不征。——《孟子》。注:“察也”关执禁以讥。——《礼记·王制》。注:“呵察也”几(讥)其出入。——《周礼·宫正》(9) 又如:讥而不征(稽查外来商旅,但不征收税捐);讥察使(官名。掌查究奸伪);讥视(稽察);讥查(盘问检查);讥问(讥问)名词非难,指责的话忧谗畏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