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迹的词语
- 1、風迹:1.犹风节;风操。《后汉书·朱浮传》:“ 浮 年少有才能,颇欲厉风迹,收士心。” 李贤 注:“风化之迹也。” 宋沉括 《赠屯田员外郎叶君墓志铭》:“君之才学无所施当世。然予与君之子与孙游,其规模风跡,予有以知其才。”2.犹政绩。《宋书·良吏传序》:“今採其风迹粗著者,以为《良吏篇》云。” 宋叶适 《平江县王文正公祠堂记》:“其为民补弊剔蠹,锄其悍顽,而兴作利政,以惠养之,意必有风迹可述。”3.根据传闻而追踪寻迹。 明宋濂 《故岐宁卫经历熊府君墓铭》:“州县官多失廉平,君阴风跡数十辈,悉如法论罢之。”
- 2、物迹: 1.人迹。
- 3、微迹: 1.谓暗中追踪。
- 4、迹门开显:佛学术语,于法华经前十四品中,对昔所言之三乘权教开三显一、开权显实,此时所明示之一乘实教,称为迹门开显。
- 5、本高迹下: 佛学术语,台家论本迹高下,立四句:一本高迹下,二本下迹高,三本迹俱高,四本迹俱下。本高迹下者,如佛现菩萨之身也,本下迹高者,如菩萨现佛身也。
- 6、降迹新罗: 男,新罗国王子,唐朝人。
- 7、迹目:1.日本各棋家对预定继承人的称呼。著名的本因坊秀策曾是十四世本因坊秀和的迹目。2.日本古代时指家督的意思。
- 8、不泥其迹: 不能死守它的具体做法。
- 9、文迹:文字所记载的事迹。
- 10、行迹可疑: 举动和神色值得怀疑。
- 11、心迹双清:指心地、行为高洁,没有尘俗之气。
- 12、略迹论心: 1.撇开表面的事实而评论其用心。
- 13、略迹原心: 1.撇开表面的事实,而从其用心上加以原谅。明张煌言《答赵安抚书》:"英君察相,尚能略其迹而原其心;感其诚而哀其遇。"
- 14、本迹十妙: 佛教术语,本门十妙与迹门十妙。
- 15、无影无迹:形容行动快速诡秘。
- 16、无迹: 参见:无迹 ,无迹
- 17、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
- 18、荒无人迹: 人迹:指住户、居民及走过的路,因有炊烟的地方就有人居住。形容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
- 19、隐迹藏名:隐藏踪迹,隐瞒住真姓实名。
- 20、无影迹: 指别人讲的事与事实不符。
- 21、疑似之迹,不可不察: 指不被事物相似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 22、政迹: 1.亦作"政迹"。 2.旧时指官吏治理政事的事迹。 3.犹政绩。
- 23、征迹:迹象。
- 24、治迹:政绩,施政的事迹。
- 25、着迹:犹言留有痕迹。多用以比喻艺术作品有斧凿之迹而不自然,没有达到浑然一体的境地。
- 拼音jì
- 注音ㄐㄧˋ
- 笔划9
- 繁体迹
- 五笔YOPI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名词(1) 同本义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 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2) 又如:浪迹天涯;人迹(人的足迹);人迹罕至;迹蹈(重复走过的路);迹状(行迹);迹响(踪迹和声响)(3) 留下的印子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聊斋志异·促织》(4) 又如:痕迹;血迹;笔迹;墨迹(5) 前人留下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故平公之迹不可明也。——《韩非子·难一》(6) 又如:古迹;胜迹;古城墙的遗迹;史迹;迹相(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7) 通“绩”。功劳如是则其迹长矣。——《荀子·正名》动词(1) 追踪;追寻逻者见之,知非其国人也,迹其所憩执之。——岳珂《桯史》(2) 又如:迹察(寻迹察访);迹盗(跟踪查捕盗贼);迹访(寻访)(3) 遵循 。如:迹附(追随) [查看更多]
J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