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黼的词语

  • 26、黼冕:绘黑白斧形的礼服和礼帽。
  • 27、黼画:谓于祭服上刺绣画文。
  • 28、黼函: 1.锦匣。
  • 29、黼座: 1.帝座。天子座后设黼扆,故名。 2.借指天子。
  • 30、黼领:华贵的服饰。借指王公显贵。
  • 31、黼绘:绣文,色彩绚丽的花纹。
  • 32、黼帏:即黼帷。
  • 33、黼藻:'后以'黼藻'指花纹﹑雕刻﹑彩画之属。指华美的辞藻或文字。 谓修饰使臻完美。
  • 34、黼裳: 绣有黑白斧形的下裳,王的祭服。
  • 35、黼扆:古代帝王座后的屏风,上画斧形花纹。借指帝王。 指帝座。
  • 36、火龙黼黻: 《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原指火形和龙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
  • 37、黼黻:1、指衣服上精致的纹路。古代衣服边上有规律的“黑白”“黑青”相间的花纹,多指官服;外观类似商朝青铜器上的边框纹路。2、又象征文章好,才华横溢。
  • 38、黼国黻家:指国家文教之治,美如锦绣。
  • 39、黼黻皇猷:犹言辅佐朝廷。
  • 40、黼黻文章:古代礼服上所绣的色彩绚丽的花纹。
  • 41、黻黼:古代重要的服饰纹样。
  • 42、黼纯:用白黑绢制成花纹,作边缘的装饰。
  • 43、黼宸:帝王的居处。借指帝王。
  • 44、黼蔀黻纪:谓锦绣美好的年代。
  • 拼音
  • 注音ㄈㄨˇ
  • 笔划19
  • 繁体
  • 五笔OGUY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黹(zhǐ),象缝处纵横交错之形;表示与缝衣或刺绣有关。甫声。本义:古代礼服上绣的半黑半白的花纹) 同本义黼,白与黑相次文。——《说文》玄衮及黼。——《诗·小雅·采菽》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考工记·画缋之事》宗彝藻火,粉米黼黻。——《书·益稷》凡祭祀,共黼画组就之物。——《周礼·天官·典丝》(2) 又美者黼绣,是古天子之服。——《汉书·贾谊传》黼衣黻裳不茹荤。——《荀子·哀公》(3) 又如:黼依(绣有斧文的屏风。设于朝廷天子的座后);黼帷(绣有斧形花纹的帷账。古时天子所用);黼绣(绣有斧纹的衣服)。比喻辞藻华丽。如:黼黻(古代礼服所绣的花纹。也泛指花纹和有文采);黼藻(指华丽的辞藻) [查看更多]

F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