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佩的词语
- 76、佩离: 1.系结女子上衣的带子。
- 77、佩韘:佩戴牙玦或玉玦。韘,射箭时戴在右手拇指上用以钩弦的工具。以象骨﹑玉石制成。又叫'玦',俗名'扳指'。为古代成人所佩之物。'佩韘'表示已成年。佩戴的牙玦或玉玦。
- 78、佩伏: 佩伏pèi fú (1) 钦佩;信服 例 佩伏他的工作能力 英 admire;have admiration for (2) 穿带;佩挂 英 wear
- 79、佩帏:佩带的香囊。
- 80、佩纕: 1.指佩带的饰物。纕,佩用的丝带。 2.佩带饰物。形容品格高洁。
- 81、佩铜:佩带铜质官印。唐制诸司皆用铜印,故以"佩铜"借指官员。
- 82、佩慰:钦佩和欣慰。 钦佩和慰问。
- 83、佩觹:亦作'佩觹'。亦作'佩觽'。佩戴牙锥。觿,象骨制成的解绳结的角锥。亦用为饰物。佩觹,表示已成年,具有才干。 佩带的牙锥。
- 84、佩香: 1.供佩用的香块。用金玉镶孔制成。 2.宋宣和年间宫中对香的一种称谓。
- 85、佩韦佩弦:原指西门豹性急,佩韦自戒;董安于性缓,佩弦自戒。原形容随时警戒自己。后常比喻有益的规劝。
- 86、佩瑱:犹玉佩。
- 87、佩饰:玉佩。
- 88、佩珠: 1.用为佩饰的珍珠。 2.比喻声音婉转圆润。
- 89、佩鱼: 1.唐朝五品以上官员所佩带的鱼袋。其制: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始于唐高宗永徽二年。宋并赐近臣,以别贵贱。 2.佩带鱼袋。
- 90、佩缨: 1.古代青年男女用以系香囊的彩色佩带。 2.佩饰与冠缨。借指百官。
- 91、佩绶:一种彩色丝带,用来标志身分﹑等级,或佩系官印﹑勋章。
- 92、佩觿:亦作'佩觹'。亦作'佩觽'。佩戴牙锥。觿,象骨制成的解绳结的角锥。亦用为饰物。佩觿,表示已成年,具有才干。 佩带的牙锥。
- 93、佩玉: 佩玉pèiyù (1) 贵族身上所佩戴的玉器 英 jade weared by baron (2) 佩戴玉器 英 wear jade article
- 94、佩珍:星名。
- 95、佩紫:佩挂紫色印绶。汉代相国﹑丞相皆金印紫绶。因以"佩紫"借指荣任高官。
- 96、佩青: 1.腰边挂着青色的印绶。汉代御史大夫银印青绶。因以"佩青"借指身为贵官。 2.泛指任官。
- 97、佩觽:亦作'佩觹'。亦作'佩觽'。 佩戴牙锥。觿,象骨制成的解绳结的角锥。亦用为饰物。佩觽,表示已成年,具有才干。佩带的牙锥。
- 98、佩紫怀黄:腰间佩挂紫色印绶,怀里揣着黄金官印。汉代丞相﹑太尉等皆金印紫绶。因以"佩紫怀黄"指身居高官。语出《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持粱刺齿肥,跃马疾驱,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揖让人主之前,食肉富贵,四十三年足矣!"
- 99、佩弦: 佩带弓弦。弓弦常紧绷,故性缓者佩以自警。
- 100、佩韦: 韦皮性柔韧,性急者佩之以自警戒。
- 拼音pèi
- 注音ㄆㄟˋ
- 笔划8
- 繁体佩
- 五笔WMGH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从人凡巾。本义:系在衣带上的装饰品)(2) 同本义佩,大带佩也。——《说文》青青子佩。——《诗·郑风·子衿》共王之服玉佩玉。——《周礼·王府》。注:“王之所带者。”遗余佩兮澧浦。——《楚辞·湘君》(3) 又如:佩玖(作佩饰用的浅黑色美石);佩玦(有缺口的环形佩玉);佩珂(用黄黑色玉石制成的佩饰);佩衽(佩玉和衣襟)(4) 姓动词(1) 佩带,把徽章、符号、手枪等戴在或挂在胸前、臂上、肩上或腰间佩之金玦。——《左传·闵公二年》古代君子,必佩玉。——《礼记·玉藻》佩其象揥。——《诗·魏风·葛屦》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纪》(2) 又如:佩章(古代官员佩带的印章);佩巾(古代女子外出时系于腰左的拭巾);佩玉(古代系于衣带用作装饰的玉)(3) 钦佩,敬仰圣人行之,愚者佩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4) 携带,随身拿着农夫佩其耒耜,工匠佩其斧斤。——《白虎通·衣裳》杻阳之山,有兽名鹿蜀,佩之宜子孙。——《山海经·南山经》。注:“谓带其皮毛。”(5) 又如:佩仰(钦佩和信仰);佩慰(钦佩欣慰);佩德勿谖(受到的恩情,永远不会忘记) [查看更多]
P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