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信的词语
- 151、信眉:1.扬眉自得貌。 2.形容屈抑得申,快意舒畅貌。
- 152、信陵: 信陵xìn líng (1) 其封地在信陵的一国公子。信陵,魏地名,故城在今河南省宁陵县西北 英 the son of a high official whose feoff is in XinLing
- 153、信口胡言:随口乱说。指毫无根据、不负责任地瞎说。
- 154、信士: 1.诚实可信的人。 2.信奉佛教的在家男子。梵语up?saka(优婆塞)的译称。 3.汉碑有"义士"之称,泛指出财布施者,宋避太宗赵光义讳,改称"信士"。后因专称信仰佛教而出钱布施的人。参阅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合阳令曹全碑》。
- 155、信人调,丢了瓢: 比喻相信别人的调唆,使自己遭受损失。
- 156、信人:诚实的人。 使者,传送书信的人。指信奉宗教的人,信徒。
- 157、信器:即信具。指佛教禅宗传法的衣钵。
- 158、信息科学:研究信息的计量以及信息的发送、传递、变换、储存和接收的科学。参见“[[信息]]”。
- 159、信息工业: 词语解释⒈ 又称“信息产业”或“情报工业”。一般指与电子计算机有关的工业。广义的信息工业还包括从事信息交流的各个行业,如出版、印刷、新闻、广告、办公自动化等。
- 160、信息产业:研究信息的计量以及信息的发送、传递、变换、储存和接收的科学。参见“[[信息]]”。
- 161、信托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是一种以受托人的身份,代人理财的金融机构。
- 162、信托公司: 词语解释⒈ 见“信托投资公司”。
- 163、信天游: 信天游xìntiānyóu (1) 陕北民歌曲调的一类,一般是两句一段,长的每首可达数十段,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 英 a kind of Shanxi local melody;folksong popular in China's Northwest
- 164、信天公:鸟,体长可达1米以上,是飞行鸟类中体形最大的,善于飞行,趾间有蹼,能游泳。生活在海边,捕食鱼类。有短尾信天公和黑脚信天公。
- 165、信书:犹言信史。指纪录皇帝言行和一朝政事的"实录"。
- 166、信守: 信守xìnshǒu (1) 吸收或得到(如营养、智慧或舒适) 英 eat (2) 忠诚地遵守 例 信守不渝 英 abide by;stand by
- 167、信星:土星,又名镇星。
- 168、信息论: 研究信息的计量以及信息的发送、传递、变换、储存和接收的科学。参见“信息 ”。
- 169、通信兵: 通信兵tōngxìnbīng (1) 军事单位各总部之间担负通信联络任务的兵种或士兵 英 signal corps
- 170、通风报信: 通风报信tōngfēng-bàoxìn (1) 把机密暗中通知对方 例 我不相信哪一个还敢去通风报信 英 divulge secret information;provide sb. with information;tip sb. off
- 171、体信: 1.体现诚信。 2.亲近信赖。
- 172、头信: 爽性;索性。 指每年潮汛来时头批捕捞获得的。
- 173、实信: 1.确实的消息。 2.确实相信。 3.真实可靠。
- 174、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词语解释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xìn ]⒈ 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诚信实的人。谓处处都有贤人。语出《论语·公冶长》:“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亦作: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引证解释⒈ 亦作“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引语出《论语·公冶长》:“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 丘 者焉,不如 丘 之好学也。’”《汉书·武帝纪》:“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汉 刘向 《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国语辞典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shí shì zhī yì bì yǒu zhōng xìn ]⒈ 尽管只有十来家的小地方,里面也必有讲忠信的人。语出比喻到处有贤人。引《论语·公冶长》:「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吕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三国演义·第三五回》:「岂不闻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谓无人?」
- 175、商业信用: 词语解释⒈ 在商品交易中采取延期付款或预付货款方式而相互提供的信用。它是商品经济中最早产生的信用形式。商业信用一般表现为记帐信用和票据信用两种形式。
- 拼音xìn,shēn
- 注音ㄒㄧㄣˋ,ㄕㄣ
- 笔划9
- 繁体信
- 五笔WYG
基本释义
xìn形容词(1)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2) 同本义信,诚也。——《说文》有诸已之谓信。——《孟子》信,言合于意也。——《墨子经》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定身以行事谓之信。——《国语·晋语》期果言当谓之信。——《贾子道术》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礼记·经解》信誓旦旦。——《诗·卫风·氓》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三国演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庄公十年》信而见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则是无信。——《世说新语·方正》(3) 又如:信行(信用;守诺言);信人(讲守信用的人)(4) 真实,不虚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谓为信然。——《三国志·诸葛亮传》其事信。——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5) 又如:信官(诚实不欺的官员);信赏(悬赏);信赏钱(悬赏金);信人(诚实的人)动词(1) 相信;信任不我信兮。——《诗·邶风·击鼓》且单于信女,使昫人死生。——《史记·苏武传》不自信。——《战国策·齐策》亲之信之。——诸葛亮《出师表》犹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笑而不信。——宋· 苏轼《石钟山记》(2) 又如:信不及(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不信邪;信得过;信爱(信任喜爱);信纳(相信采纳);信不信由你;听其言而信其行(3) 守信用已诺不信则兵弱。——《荀子·富国》小信未孚。——《左传·庄公十年》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贾谊《过秦论》信义著于四海。——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信义安所见。——《汉书·李广苏建传》虏帅失信。——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4) 住宿两夜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诗·周颂·有客》子庚门于纯门,信于城下而还。——《左传·襄公十八年》(5) 证实;应验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6) 知晓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岁乎?——《聊斋志异》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陆游《蝶恋花》(7) 又如:信道(知道;料道)名词(1) 信约;盟约以继好结信。——《左传·襄公元年》(2) 符契;凭证行而无信。——《战国策·燕策》(3) 又如:信笼(内盛物品后封口加盖印信的箱笼);刻木为信(4) 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传送函件或口头消息的人宜急追信改书。——《资治通鉴》越绝粮,使 素忠为信,告粜于吴。——《越绝书》司空郑冲驰遣信就 阮籍求文。——《世说新语·文学》(5) 又如:信使(使者)(6) 通“讯”。音讯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李白《大堤曲》(7) 又如:信耗(信息;消息);信炮(按约定信号所放之炮);信音(音信;消息);通风报信;凶信;信鸽;信鸿;信鸟;信问(信息)(8) 书信,信件(晚起义。先秦两汉的书信又用“书”字表示)函使报信。——清· 袁枚《祭妹文》(9) 又如:信局(投递信件的机构);私信;挂号信;平信;死信;匿名信;信箱;信筒;信简(书信)(10) 姓副词(1) 放任;随便要不拿出纲纪来,信着他胡行乱做,就不成个人家。——《醒世姻缘传》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2) 又如:信口胡沁(信口胡吣。不顾事实,随便乱说);信着(任着;任凭);信手拈来;信步(3) 果真,的确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史记·华佗传》烟涛微茫信难求。——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信知生难恶。——唐· 杜甫《兵车行》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shēn(1) 古同“伸”,舒展开。(2) 古同“伸”,表白。 [查看更多]
X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