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共的词语

  • 1、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和修正后的《党章》。指出,为了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会。
  • 2、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大会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地位,指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制定了开展群众运动的计划。为群众斗争的新高涨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
  • 3、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新党章。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次大会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 4、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举行。大会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瞿秋白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指出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现阶段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并指出党在当时的总任务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这次大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 5、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和新党章。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次大会是党的七大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一次会议,它所制订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为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胜利奠定基础。
  • 6、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大会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低纲领即中国现阶段的革命任务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即“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次大会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 7、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为国共合作抗日发表的宣言。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宣言》提出发动全民族抗战、实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等三项基本要求,重申中共为实现国共合作的四项保证。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这个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8、共同过失:在英美法谓为Contributory Negligence,指损害之发生,如被害人与有过失者,加害人得免其责任之情形。
  • 9、共产党员: 共产党员的标准,从党的第一个纲领初步提出,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直到党的十五大党章达到完善,经历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我们党的理论不断成熟和实践的不断丰富,随着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党员素质的不断提高,随着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和党建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党员标准的内容也不断进行调整和充实,直至形成一个科学而完整的体系。
  • 10、共同基金:共同基金亦称股份不定投资公司。一种为小额财产所有者提供投资,经销可随时兑换成现金的股票的投资信托基金组织。
  • 11、公共空间: 狭义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及室内空间。
  • 12、心灵共鸣: 指在非现代科学技术前提下,两人或多人同时产生相同的意念或想法,达到心灵感应的目的。
  • 13、公共角: 在同一个平面图形中,一个被共同拥有的角,称为公共角。
  • 14、共情: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不管是人性观还是心理失调的理论及治疗方法似乎都极为对立的两个理论流派,却在对共情的理解和应用上,逐步趋于一致。共情似乎为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融合搭起了一所桥梁。#####
  • 15、共感:指兴奋由一个感官扩散到另一感官,以视、听的感官产生共感最常见。
  • 16、三点共线: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 17、共动比率:天体的公转周期和自转周期的比值。
  • 18、共度爱河:共度 gòngdù 共同度过领导和群众共度佳节
  • 19、一瓜共食:与将士同吃一个瓜。指与将士同甘共苦。
  • 20、公共知识:公共知识是指一个群体的每个人不仅知道这个事实,而且每个人知道该群体的其他人知道这个事实,并且其他人也知道其他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个事实……这涉及一个无穷的知道过程。
  • 21、离子共存:各种离子在溶液里能够相安无事,不会相互间发生反应,这就是离子共存。
  • 22、共通点: 通于或适于各方面的;共同。
  • 23、奇闻共赏:新奇的文章共同欣赏。现常被用来表示为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评。
  • 24、共度一生:指两个人一辈子在一起生活,一般是指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白头到老。
  • 25、共结连理: 结成一对的意思。
  • 拼音gòng,gōng
  • 注音ㄍㄨㄥˋ,ㄍㄨㄥ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AWU

基本释义

gòng动词(1) 供奉不共神祗。——《国语》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左传》(2) 恭敬。通“恭”共武之服。——《诗·小雅·六月》虔共尔位。——《诗·大雅·韩奕》公卑杞, 杞不共也。——《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共承嘉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集解:“敬也。”(3) 又如:共命(敬从命令);共勤(恭谨勤劳);共承(恭敬地承奉);共奉(敬奉,供奉)(4) 供给;供应。通“供”共其羊牲。——《周礼·羊人》事之共给。——《国语·周语》不能共亿。——《左传·隐公十一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左传·僖公三十年》三辅长无共张繇役之劳。——《汉书·成帝纪》(5) 又如:共给(供给);共张(供应、置备);共待(备用);共具(用以摆设酒食的器具)(6) 供职;奉职卿等不必言,其各共乃事。——《续资治通鉴》(7) 姓。如:共华(春秋时人)名词(1) 古国名 。有两个。一个在今甘肃省泾川北,另一个在今河南省 辉县(2) 另见gònggōng(1) (会意。从廿。本义:同)(2) 共享,共用或共有共,同也。——《说文》惟喜康共。——《书·盘庚》共帅时。——《礼记·内则》。注:“犹皆也。”共其德也。——《庄子·庚桑楚》。崔注:“壹也。”臣有所与与。——《列子·说符》。注:“同也。”仁义者,与天下共其所有而同其利者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论语·公冶长》(3) 又如:共名(共有的名称);共少(共享少许东西,谓上下同甘苦);共主(共同崇奉的宗主);共害(共同承受祸患)(4) 通“拱”(gǒng)(5) 执持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诗·大雅·抑》(6) 抱拳,拱手子路共之,三嗅而作。——《论语·乡党》(7) 又如:退共(退后并抱拳的礼节);共手(拱手)(8) 环绕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受命而海内顺之,犹众星之共北辰。——《春秋繁露·观德》(9) 通“供”(gòng)(10) 奉献靖共尔位,好是正直。——《诗·小雅·小明》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左传·僖公四年》(11) 又如:共贡(奉献贡物)(12) 供给布粟之绝则委之,币帛不足则 共之。——《墨子·非攻下》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汉书·循吏传》(13) 又如:共羊(供给羊只);共费(供给经费)(14) 通“恭”(gōng)。恭敬。有礼貌公卑 杞, 杞不共也。——《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共承嘉惠兮,俟罪长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5) 又如:共己(自敬)(16) 〈形〉 相同,一样夏曰校, 殷曰序, 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孟子·滕文公上》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南朝梁· 吴均《与朱元思书》副词(1) 一同,一起苏黄共阅一卷。—— 明· 魏学洢《核舟记》(2) 又如:共车(同乘一车);共权(共同掌权);共饷(共同享受);共奖(共同奖掖扶助)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乐府诗集·陌上桑》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3) 总共;共计对联、题名并篆刻文,为字共三十有四。——明· 魏学洢《核舟记》前后共吃了十五碗。——《水浒传》(4) 又如:合共;拢共;统共;一共名词(1) 共产党的简称 。如:国共和谈;中共(2) 通“宫”(gōng)。宫刑。古代破坏生殖机能的酷刑。又称腐刑,为五刑之一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墨黥;慅婴;共,艾毕;菲,对屦;杀,赭衣而不纯。——《荀子·正论》介词表示涉及的对象,相当于“跟”、“同”秋水共长天一色。——唐· 王勃《滕王阁序》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与知闻,共汝筹画也。——清· 袁枚《祭妹文》(1) 和,与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朝天子·咏喇叭》(2) 另见gōng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