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农的词语
- 26、有机农业:指含有机物质的肥料,如厩肥、堆肥、绿肥。一般肥效较缓慢而持久,能产生腐殖质,改良土壤。
- 27、神农氏: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远古人民过着采集渔猎生活,他发明制作木耒、木耜,教民农业生产。反映中国原始时代由采集渔猎向农耕生产进步的情况。又传说他遍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一说神农氏即炎帝。
- 28、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词语解释⒈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在湖北西北部神农架林区。为中国东西与南北植物区系过渡处,多珍奇野生动物。金丝猴、珙桐等珍奇动植物及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
- 29、苏联农业集体化:苏联农业集体化(agricultural collectivization in the Soviet Union):苏联通过合作社把个体的小农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程。
- 30、秦末农民战争: 词语解释⒈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秋,秦朝政府征发贫民屯戍渔阳(治今北京密云西南),戍卒九百人行至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刘村集),大雨阻道,不能按期到达。秦法误期者斩首,陈胜、吴广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率众起义。起义军迅速发展到数万人,攻克陈县(今河南淮阳)后建立张楚政权,陈胜被推为王。起义军主力向关中进攻,遭到失败。不久,陈胜被叛徒杀害。此后,项羽、刘邦领导的两支起义军成为反秦主力。项羽率部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刘邦则率师攻占咸阳,推翻了秦朝统治。
- 31、悯农: 词语解释⒈ 诗篇名。唐代李绅作。共二首。全文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写农民的负担之重和劳作之苦,语言真切动人,历来为人传诵。
- 32、明末农民战争: 词语解释⒈ 17世纪中叶推翻明朝的农民起义。1627年,陕西王二聚众起义,各地纷纷响应。1633年,起义军进入中原。李自成、张献忠部逐渐成为起义军主力。1638年,起义军连遭失利。1640年,李自成入河南,提出“均田免赋”口号,两年后达百万之众。1643年进取西安,次年建立大顺政权,攻入北京,推翻明朝。张献忠取得四川,建立大西政权。明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迎战失利,退出北京。1645年,李自成被杀。次年,张献忠败死。余部转入联明抗清斗争。
- 33、海陆丰农民运动:大革命时期在广东海陆丰地区掀起的农民运动。1922年6月,彭湃在家乡广东海丰县开始从事农民运动,10月成立了广东省第一个农会--海丰县赤山约农会,领导农民开展了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1923年1月正式成立海丰总农会。此后,陆丰、紫金、惠阳等县相继成立农会。1923年7月,广东省农会成立,参加农会的会员达六万余人,形成了以海陆丰为中心的广东农民运动。
- 34、灌溉农业: 词语解释⒈ 泛指以水浇田的农业。特指干旱地区完全依靠人工灌溉发展起来的农业。中国西北干旱地区灌溉农业发达,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的绿洲,以及宁夏的银川平原和内蒙古的河套平原,都是灌溉农业发达的地区。
- 35、国营农场: 词语解释⒈ 国家投资建立的农业经济组织。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农业企业。中国早在革命根据地时期就已有类似的公营农业经济组织。建国后,全国各地普遍建立起各种具有专业特点的国营农场。80年代以后,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国营农场一般均趋向于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向发展;同时,借鉴集体经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验,在保持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实行由户承包经营的组织形式。
- 36、观光农业:观光农业是指广泛利用城市郊区的空间、农业的自然资源和乡村民俗风情及乡村文化等条件,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施工,建立具有农业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农业区域。
- 37、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词语解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 guǎng zhōu nóng mín yùn dòng jiǎng xí suǒ ]⒈ 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在广州合作创办的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学校。从1924年7月至1926年10月,先后创办了六期,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毕业学员共七百九十六人。彭湃、罗绮园、阮啸仙、谭植棠、毛泽东等先后任主任或所长。学习内容有中国农民问题、军事运动与农民运动、社会问题与社会主义等。
- 38、非农业用地: 词语解释⒈ 农业用地和暂时难以利用的土地(如戈壁、沙漠、高寒山地、裸岩、裸土等)以外的土地。通常包括农村聚落、城镇、工矿区以及交通运输、名胜古迹、旅游疗养区和自然保护区等占用的土地。
- 39、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因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农民反抗运动,农奴制日益暴露出其腐朽落后性,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更促进了反农奴制运动的高涨。沙皇政府被迫于年 月发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民有人身自由;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农民获得份地要缴纳高额赎金。改革虽然废除了农奴制,但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具有很大的不彻底性。
- 40、不夺农时:夺:侵占,耽误。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
- 41、农机: 农机nóngjī (1)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各种机器的统称 英 agricultural machinery
- 42、农闲: 农闲nóngxián (1) 指农事较少的日子 英 slack season(in farming)
- 43、农事: 农事nóngshì (1) 农业生产的各项活动 英 farm work
- 44、佃农: 佃农diànnóng (1) 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 英 tenant farmer;sharecropper;tenant peasant (2) 租土地耕种的人 英 farmer
- 45、租地农民:租地农民指全部或大部租入土地、主要依靠自己劳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 46、绿洲农业:又称绿洲灌溉农业或沃洲农业。
- 47、大司农箴: 达到和自己所想的一样的结果。
- 48、肇源农场:黑龙江省肇源农场隶属于黑龙江农垦总局系统农场,地处嫩江下游中段左岸,嫩江流经地域9.3公里,东南北三面与肇源县新站镇接壤,西与吉林省大安市隔江相望。
- 49、农夫与蛇: 农夫与蛇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经典寓言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 50、传统农学:传统农学起源于公元五六千年前,是指封建时期以农为主、以畜牧业为辅的农学体系。
- 拼音nóng
- 注音ㄋㄨㄥˊ
- 笔划6
- 繁体農
- 五笔PEI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如要进行农耕,必先伐木开荒,故从“林”;古代以蜃蛤的壳为农具进行耕耨,故从“辰”。小篆认为从晨,囟(xìn)声。从“晨”,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本义:耕,耕种) 同本义农,耕也。——《说文》。按,耕必作于晨,故从晨。辟土植谷曰农。——《汉书·食货志》农,天下之大本也。——《汉书·文帝纪》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晁错《论贵粟疏》殴民而归之农。——汉· 贾谊《论积贮疏》(2) 又如:农家子(村野耕作之人);农舆(耕作用的车);农战(从事农耕,以为攻战之本);农月(立夏以后农事的忙月)(3) 通“努”。努力,勉力小人农力以事其尚。——《左传·襄公十三年》名词(1) 农业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晁错《论贵粟疏》(2) 又如:务农(从事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农林牧;农末(农业和商业);农政(有关农业的政令、制度);农书(有关农业的书)(3) 农民士农工商,四民有业。——《汉书·食货志上》待农而食。——《史记·货殖列传》(4) 又农不出则乏。(5) 又如:自耕农;小农(个体农民);老农;花农;菜农;果农;奶农(6) 古代的田官飨农。——《礼记·郊特牲》(7) 又如:农正(古官名。掌农事及农祈);农父(古官名。司徒的尊称);农师(古官名。掌农事)(8) 先秦学术思想流派之一,九流中“农家”的简称(9) 姓形容词(1) 勤勉耕者用力不农,有罪无赦。——《管子·大匡》(2) 通“醲”。浓厚农用八政。——《书·洪范》。郑玄:“农读为醲”。 [查看更多]
N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