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函的词语

  • 1、一丸泥封函谷关: 一丸:一团小泥丸;封:封闭。用一小团小泥丸就可把函谷关封闭住。比喻地形险要,用少量兵力即可固守。
  • 2、函馆: 词语解释⒈  日本北海道西南部重要港市。人口37万(1986年)。天然良港,北海道的门户。渔业基地,以水产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发达。有五棱廓公园等名胜。
  • 3、端函: 词语解释端函[ duān hán ]⒈  专函。书信常用语。谓特地写信。
  • 4、肴函:古代对崤山和函谷关的合称
  • 5、复函:适用于答复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的业务问题。这种函的针对性强,一般针对来函方的问题进行答复,或者对方请求解决什么问题就回答什么问题,同时要求有一定的时效性。
  • 6、致函: 寄发信件。
  • 7、竟达空函:指没有放入信笺的函封。 指内容空泛的短笺。
  • 8、信函: 信函xìnhán (1)信件 英 letter
  • 9、走函:致函,来信。
  • 10、紫玉函: 1.紫玉制作的匣子。唐杜陵韦弇寓于蜀郡,春游于郑氏亭遇群仙。自称玉清宫之女,宴饮丝竹,并赠弇三宝:碧瑶杯﹑红蕤枕﹑紫玉函。弇后于广陵遇胡人,谓此乃玉清宫三宝,以数千万为值以易之。见唐张读《宣室志》卷六。
  • 11、中函: 藏蓄于内心。
  • 12、枕函: 1.中间可以藏物的枕头。 2.谓珍藏。
  • 13、真函:道教的典籍文书等。
  • 14、珍函: 1.珍贵的匣子。 2.对人书信的美称。 3.书册的美称。
  • 15、诏函:诏书。
  • 16、玉函: 玉制的匣子。 “玉函方 ”的省称。泛指医书。
  • 17、鱼函: 1.古时所用的鱼形信函﹑信封。 2.代称书信。
  • 18、印函:即印匣。
  • 19、银函:封存道经或佛经的银匣。
  • 20、瑶函:玉制的书套。佛家、道家用以贮藏经文、符箓。 泛指珍贵的典籍。 指帝王的诏令。 对他人书信的美称。
  • 21、唁函: 唁函yànhán (1) 向遭遇丧事的人表示慰问的信件 英 letter of condolence
  • 22、揜函:谓捕敌于陷阱。
  • 23、讯函: 1.犹信函。讯﹐通"信"。
  • 24、蟫函: 1.谓书函成为蠹鱼的生活处所。形容书函久封未启。
  • 25、修函:写信。
  • 拼音hán
  • 注音ㄏㄢ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BIBK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今隶误作函。本义:舌)(2) 同本义圅,舌也。——《说文》若合而函吾中。——《国语·楚语》。注:“入也。”按,如舌之在口中也。口上曰臄,口下曰圅。——《通俗文》噱,圅舌也。——《广雅·释亲》(3) 盛物的匣子、套子函封之。——《战国策·燕策》函封。买五人之脰而函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4) 又如:剑函;镜函(5) 传达消息或指示的信件(古代寄信用木函) 。如:函仪(信件礼物);函章(信件公文);函片(信件);函札(书信)(6) 邮政 。如:函购(7) 信封发函伸纸,…。——《文选·吴质·答东阿王书》(8) 铠甲函,铠也。——《广雅》(9) 又如:函人(制造铠甲的工人)动词(1) 包含;容纳席间函丈。——《礼记·曲礼》。注:“容也。”夫函牛之鼎沸。——《淮南子·诠言》。注:“受一牛之鼎也。”以函夏之大汉兮。——《汉书·扬雄传》。注:“包容也。”函之如海。——《汉书·叙传》。注:“读与含同。”臣蜯函珠。——张衡《南都赋》(2) 又如:函夏(包函诸夏。意指中国全部);函括(包含,包括);函盖(包含;概括)(3) 容纳 。如:函牛(谓能容纳一头牛,指大鼎);函受(犹容纳;包容);函育(容纳化育);函席(谓能容一席的小地方)(4) 用匣子或封套装盛函梁君臣之首。——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5) 又如:函匣(谓置物于匣中);函封(用匣子盛而封之);函首(用匣子装盛人头)(6) 致函;去信 。如:函请(用书信请求或邀请);函调(通过书信方式进行调动;用书信方式进行调查);函邀(用书信方式进行邀请)(7) 陷入若合而函吾中,吾上下必败其左右。——《国语·楚语上》形容词(1) 宽阔伊兹都之函宏。——左思《吴都赋》。注:“宽大也。”(2) 又如:函弘(广大。弘,或作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