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刮的词语
- 1、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词语解释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shì bié sān rì,guā mù xiāng dài ]⒈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宋裴松之注:“肃(鲁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后因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谓别后进步快速,当另眼相看。引证解释⒈ 后因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谓别后进步快速,当另眼相看。后因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谓别后进步快速,当另眼相看。引《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 蒙 母,结友而别”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肃 ( 鲁肃 )拊 蒙 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学识英博,非復 吴 下 阿蒙。’ 蒙 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 穰侯乎 !’”国语辞典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shì bié sān rì guā mù xiāng dài ]⒈ 进步神速,使人另眼相看。引语本《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词语解释⒈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 3、絮刮: 絮刮xù guā (1) 唠叨不休 例 病到这样,一天还要受他们的絮刮。——《花月痕》 英 chattering (2) 麻烦人 例 絮刮他人 英 bother
- 4、修刮:修面刮脸。
- 5、挺刮:见"挺括"。
- 6、搜刮: 搜刮sōuguā (1) 不择手段地掠取(财富) 例 搜括民脂民膏 英 plunder;expropriate;extort
- 7、扫刮:清扫刮除。
- 8、嚷刮:吵闹。
- 9、磨刮: 1.磨光刮除。比喻排除。
- 10、俊刮:漂亮。
- 11、精刮:亦作'精括'。方言。形容精于算计。多含贬义。
- 12、检刮: 抄掠,掠夺。
- 13、金鎞刮膜:形容医术高超,能使他人失而复明。
- 14、扫锅刮竈:谓倾其所有。洪深 《香稻米》第三幕:“我们已经是扫锅刮灶的都拿了出来,不瞒你说,家里连一块钱都不剩了。”
- 15、顶刮刮: 顶刮刮dǐngguāguā (1) 指非常好。也作“顶呱呱” 英 tip-top;first-rate
- 16、雨刮器: 刮去汽车等挡风玻璃上雨水的装置。也叫雨刷。
- 17、佛面刮金:就是在佛的脸上搜刮金子。比喻从不该侵犯的地方或从有限的一点油水中竭力搜刮、掠取。
- 18、扫田刮地:比喻做些琐细而劳苦的事。
- 19、一塌刮子: 同“一塌括子”。
- 20、瘦刮刮: 1.亦作"瘦括括"。 2.瘦削貌。
- 21、扫锅刮灶:谓倾其所有。
- 22、咭咭刮刮:亦作'咭咭刮刮'。 形容大声说笑。
- 23、黄皮刮廋: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
- 24、黄皮刮瘦: 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 亦作:黄皮寡瘦
- 25、刮海:河南越调传统剧目
- 拼音guā
- 注音ㄍㄨㄚ
- 笔划8
- 繁体颳
- 五笔TDJH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小篆作字形,从刀。本义:削,用刃平削物体,或把物体表面的某些东西去掉)(2) 同本义刮,掊杷也。——《说文》刮,减也。——《广雅》刮楹达乡。——《礼记·明堂位》。注:“刮,刮摩也。”刮摩之工。——《考工记》采椽不刮,茅茨不剪。——《史记·太史公自序》医曰:“矢镞有毒,毒入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三国志·关羽传》(3) 又如:刮毒(刻毒,狠毒);刮子(耳光);刮刷(刮除干净);刮垢磨光;刮楹(刮削摩擦过的柱子);刮锅子;刮磨(磨练);刮摩(琢磨器物,使之光平);刮火柴;以瓦片刮疥(4) 扫拂;刷抹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唐· 韩愈《进学解》(5) 又如:刮土儿(刮扫土地。扫除无余);刮除(扫除);刮揸(刮扫清除)刮目(拭目;用新眼光看)(6) 搜刮 。如:刮削(搜刮,剥削);从人民身上刮来的财富(7) 牵扯 。如:刮擦(牵连);刮拉(方言。牵扯)(8) 被钩住 。如:这只长袜在钉子上刮破了(9) 男女间挑逗、勾搭 。如:刮上(勾搭上);刮涎(勾引;挑逗);刮剌(勾搭)(10) 吵嚷,喧闹 。如:刮躁(喧闹,吵闹);刮言(闲聊)(11) 象声词。如:刮喇(形容断裂声);刮刮杂杂(刮刮匝匝,刮刮拶拶。形容枯柴着火时的声音);刮剌剌(刮喇喇。暴响声)吹冻埋蛟龙南浦缩,寒刮肌肤北风利。——唐· 杜甫《前苦寒行》(2) 又如:刮风(吹风);刮水(风吹动水面);刮地(大风掠地);刮面(吹面,扑面);刮野扫地(大风吹扫野地) [查看更多]
G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