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印的词语

  • 1、国印: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艺术。
  • 2、无印:指没有副标题的动画作品
  • 3、印数:指一种书所印的累计数。
  • 4、南朝官印: 刘裕是东晋时小军官,出身低级士族,由于勇悍善战、纪律严明,屡立大功,深得民心。
  • 5、半通印: 印章形式之一种,秦汉官印中,有一类下级官吏之印呈长方形,为正方官印之一半,故名半通印。
  • 6、祖印:祖师法印。
  • 7、字印:即印刷用的活字。
  • 8、印制电路: 也叫印制线路,习惯上也叫印刷电路。利用照相、印刷或绘画等方法,在敷铜箔的绝缘基板上,构成电路图形,然后用腐蚀的方法将电路图形以外的铜箔除去,剩余部分即制成电子元、器件连接线的电路。
  • 9、章印:指官印。
  • 10、主印:掌印。指担任官职。
  • 11、知印:主持用印。
  • 12、影印本:影印有多种形式,拍照、扫描、复印。
  • 13、压印:和叠印是一个意思,即一个色块叠印在另一个色块上。
  • 14、漏印:版画印制的一种方法,又指油墨分布不良而形成漏印。
  • 15、印度鼓乐:在印度音乐中,鼓是掌握时间和节奏的主要乐器。
  • 16、治印:篆刻,刻印章。
  • 17、印章三品:古人论印章分神、妙、能三品。
  • 18、白泥赤印: 封缄物。
  • 19、中印国: 中印度,又称中竺、中天竺。
  • 20、子母印: “套印”的一种。由大小两个或三个印套合起来的印章。多见于东汉。一般铸有兽、龟等钮,大的印腹空,小印嵌入腹内,像母抱子状,故称“子母印”。
  • 21、木刻水印:木刻水印,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复制工艺。专门用来复制水墨画、彩墨画和绢画等手迹艺术品。印刷的成品,能保持原作的风格达到乱真的效果,被誉为“再创造的艺术”。
  • 22、印传单: 通知单;印成单张散发的宣传品等。
  • 23、打印台: 印台。
  • 24、鸡印:是古生肖印一种。
  • 25、剑印:有两层意思:1.古代类似于令牌的信物,用于调遣部队;2.密教表示刀剑之印。
  • 拼音yìn
  • 注音ㄧㄣ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QGBH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2) 同本义印,执政所持信也。——《说文》玺者,印也。印者,信也。——蔡邕《独断》印,验也。——《苍颉篇》玺谓之印。——《小尔雅》。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每字为一印。——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密布字印。每一字皆有数印。其印自落。(3) 又如:印务(有关印章管理和收发文书的工作;也指官印和职务);印券(盖有官印的凭证);印佩(官印);印牌(将印或令牌);印囊(古代装印信的口袋);印曹(掌刻印的官)(4) 泛指图章凡写诗文,名印当在上,字印当在下,道号又次之…试看宋元诸儒真迹中,用印皆然。—— 明· 徐官《古今印史》(5) 又如:打印(盖图章);印匣(印章盒);印篆(印章);印合(印盒,模子)(6) 痕迹,标记原来宋时,但是犯人,徒流迁徙的,都脸上刺字,怕人恨怪,只唤做“打金印”。——《水浒传》(7) 又如:手印;印痕;印识(犹印记)(8) 用尖头工具划的线 。如:活塞在汽缸壁上划的一道印(9) 姓动词(1) 盖章县啬夫若丞及仓、乡相杂以印之。——《睡虎地秦墓竹简》(2) 又如:印子债(一种高利贷,即印子钱);印结(清制外省人在京考试或捐官,皆须在京的同乡京官为具保结,上盖六部印,这文书叫“结”。盖印的“结”叫“印结”);印马(验收马匹时诸监按马之优劣,在不同部位加不同印记);印子铺(房)(放印子钱的处所);印封(盖印的封泥);印署(盖印签押)(3) 印刷板印书籍。——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若止印二三本。若印数十本。此印者才毕。(4) 又如:印板(指用木或金属雕成的印刷底板);印板儿(刻着字的板。喻印象深刻);印造(印刷制作)(5) 印证 。证明与事实相符虽时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证印:印证)。——清· 袁枚《祭妹文》(6) 又如:印正(证明;验证)(7) 铭刻 。如:深深印在脑子里(8) 直接将 印在 上 。如:印有两分的邮票(9) 使物上留下痕迹脚上印着黄泥。——郭沫若《女神》(10) 又如:印合(模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