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厘的词语
- 1、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孙先生却把它看成先有文人,而后变成弄臣。这一来,真是“~”了! ◎闻一多《屈原问题》
- 2、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 3、豪厘之差,将致千里:豪:通“毫”;厘:很小的计量单位;差:差异;致:招引。指极其微小的差错,最终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 4、失之千里,差若毫厘: 词语解释失之千里,差若毫厘[ shī zhī qiān lǐ,chà ruò háo lí ]⒈ 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引证解释⒈ 同“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引《隋书·天文志上》:“失之千里,差若毫釐,大象一乖,餘何可验!”
- 5、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词语解释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shī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⒈ 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引证解释⒈ 同“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引《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进不了那座清祕堂,用个部属中书,已就‘失之毫釐,谬以千里’了。”茅盾 《第一阶级的故事》:“这中间失之毫厘,就会谬以千里,不能不说明白。”
- 6、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词语解释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shī zhī háo lí,chà yǐ qiān lǐ ]⒈ 只稍微差一点儿,就会造成很大差误或错误。亦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开始的时候,就得有个盘算,才不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崇高的理想》英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引证解释⒈ 见“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引《陈书·虞荔传》:“夫安危之兆,祸福之机,匪独天时,亦由人事。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据重位而不倾,执大节而不失,岂惑於浮辞哉?”《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无政府说》:“失之毫釐,差以千里。目的一失,以后之种种遂不可设想矣。”国语辞典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shī zhī háo lí chā yǐ qiān lǐ ]⒈ 差距虽然极细微,但导致的错误却极大。也作「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引《陈书·卷一九·虞荔传》:「夫安危之兆、祸福之机,匪独天时,亦由人事。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据重位而不倾,执大节而不失,岂惑于浮辞哉?」
- 7、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词语解释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shī zhī háo lí,chà zhī qiān lǐ ]⒈ 亦作“失之毫厘,差以千里”。⒉ 谓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引证解释⒈ 亦作“失之毫釐,差以千里”。谓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引《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孔广森 补注:“《易説通卦验》文。”国语辞典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shī zhī háo lí chā zhī qiān lǐ ]⒈ 毫、厘,皆为极小的长度单位。全句指差距虽然极细微,但导致的差误、错误却极大。唐·冯用之〈机论〉:「语不相时,则殆辱,薛冶谏其君也;默不相时,则受谤,子家从其贼也。所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也作「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引《大戴礼记·保傅》:「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
- 8、豪厘不伐,将用斧柯: 词语解释⒈ 豪,通“毫”。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 9、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词语解释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chā ruò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⒈ 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引证解释⒈ 同“差之毫釐,谬以千里”。引《魏书·张普惠传》:“差若毫釐,谬以千里,其此之谓乎?”清 曾国藩 《致刘孟容书》:“差若毫釐,谬以千里。词气之缓急,韵味之厚薄,属文者一不慎,则规模立变。”
- 10、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词语解释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chā yǐ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⒈ 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引证解释⒈ 同“差之毫釐,谬以千里”。引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独立苍茫子<东京学界公愤始末告乡人父老兴学书>》:“差以毫釐,谬以千里,造因不良,恶果是生。”
- 11、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词语解释⒈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国语辞典差以毫厘,失之千里[ chā yǐ háo lí shī zhī qiān lǐ ]⒈ 开始差距虽很微小,结果却造成极大的错误。也作「差若豪厘,缪以千里」。
- 12、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词语解释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chā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⒈ 亦作“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最初时小小的差错,其后果可能酿成极大错误。强调不能有丝毫差错。英a minimal error or deviation results in wide divergence; a small error can lead to a serious result;引证解释⒈ 开始相差一小点,结果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谬,也写作“繆”。引语本《汉书·司马迁传》:“故《易》曰:‘差以豪氂,谬以千里。’”《论语·先进》“过犹不及” 宋 朱熹 集注:“夫过不及,均也。差之毫釐,繆以千里。”清 朱彝尊 《经义考·易纬·通卦验》:“冯椅 曰,馆阁本《通卦验》有云,正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汉 儒引之,作君子正其始万物理,差之毫釐,谬以千里。”
- 13、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词语解释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chā zhī háo lí,shī zhī qiān lǐ ]⒈ 见“差之毫牦,失之千里”。引证解释⒈ 见“差之毫氂,失之千里”。国语辞典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chā zhī háo lí shī zhī qiān lǐ ]⒈ 开始相差虽很微小,结果却造成极大的错误。元·高文秀也作「差若豪厘,缪以千里」。引《旧唐书·卷二〇〇·朱泚等传·史臣曰》:「盖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蛇螫不能断腕,蚁穴所以坏隄。」《襄阳会·第一折》:「俺父亲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掉在壕里,签了大腿。」
- 14、差之毫厘: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 15、一分一厘:分、厘:金钱单位,元= 角, 角= 分, 分= 厘。形容很少的数量。
- 16、公厘:亦称'毫米'。 公制长度单位。一千公厘等于一米。
- 17、嵫厘:高峻貌。
- 18、祝厘:祈求福佑,祝福。
- 19、陟厘:一种蕨类植物。生池泽阴湿岩石上﹐一名石发。可入药﹐又可造纸。指陟厘纸。
- 20、整厘: 整顿改革。
- 21、综厘:治理。
- 22、允厘: 1.谓治理得当。 2.谓办理妥当。
- 23、盐厘: 1.旧时对盐所征的厘金。清咸丰三年设此税收,大都属于盐的附加税性质。1914年并入盐的正税。
- 24、延厘:旧时祝颂语,谓迎来福祥。厘,通"禧"。
- 25、训厘: 1.训教治理。
- 拼音lí
- 注音ㄌㄧˊ
- 笔划9
- 繁体厘
- 五笔DJFD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形容词(1) (形声。从里,从“里”,表示与居住家居有关。本义:家福;幸福)(2) 同本义祠官祝釐。——《汉书·文帝纪》。如淳注:“福也。”上方受釐坐宣室。——《汉书·贾谊传》逆釐三神者。——扬雄《甘泉赋》。 服虔注:“福也。”(3) 又如:恭祝新厘(4) 极小,极少量 。如:分厘不差动词(1) 治理;处理允厘百工,庶绩咸熙。——《书·尧典》釐降二女于妫汭。——《史记·作信饬百官》帝釐下土方。——《书·序》。马注:“理也。”王釐尔成。——《诗·臣工》。笺:“理也。”(2) 又如:厘剔(治理剔除);厘和(治理协和);厘正(考据订正;整治改正);厘盐(治理盐务)(3) 改正;改革釐改制量。——《国语·周语》施行日久,岂一朝所厘?——《后汉书·梁统传》(4) 又如:厘改(改革;改正);厘剔(纠正剔除);厘祀(改革祭神制度,废除淫词)(5) 整理因取八十一题,厘为九类。——阮元《畴人传》(6) 又如:厘定;厘次(整理编次)(7) 给予,赐予厘尔圭瓒。——《诗·大雅·江汉》(8) 又如:厘降(屈身下嫁;屈尊而降)量词(1) 长度单位,尺的千分之一 。又如:厘毫(毫厘)(2) 重量单位,两的千分之一(3) 地积单位,亩的百分之一(4) 利率单位。对于年利一厘为百分之一;对于月利一厘为千分之一名词(1) 通“嫠”。寡妇兄亡则纳厘嫂。——范晔《后汉书·西羌传》(2) 又如:厘妇(寡妇。厘通嫠);厘嫂(寡嫂。厘通嫠)(3) 厘金的略称 。如:厘金局(征收厘金的机关。又名厘局);厘指(又称厘金,厘金税) [查看更多]
L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