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因的词语
- 1、因式定理: 词语解释⒈ 余数定理的推论。多项式f(x)含有因式x-a的充分必要条件是f(a)=0。国语辞典因式定理[ yīn shì dìng lǐ ]⒈ 一变数x的多项式,拥有一次因子「x减去甲」的充要条件为:以甲代x于此多项式中,则值为零。
- 2、用钱因地: 词语解释⒈ 利用天时,顺应地利。指善于依据客观条件办事。
- 3、水因地而制流: 词语解释⒈ 制:引,限定。流水因地势而引出其流向。比喻用兵时要按敌人的具体情况来采取制胜的办法。
- 4、内因与外因: 词语解释⒈ 内因指事物运动变化的内部原因,即事物自身的矛盾性。外因指事物的外部原因,即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外部联系或外部矛盾。事物的运动变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决定事物的性质,规定事物的发展;外因能加速和延缓事物发展进程,局部地改变事物发展的性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总是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内因与外因的区分是相对的。
- 5、历史因素论: 词语解释⒈ 一种认为社会历史由多种因素(原因、条件)决定的理论。将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法律、感性、理性等方面的多种因素平等看待,反对区分主要的和次要的、决定的和非决定的原因。认为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在同等程度上影响其他方面并受其他方面影响。
- 6、非智力因素: 词语解释⒈ 智力因素以外全部心理因素的总称。非智力因素中对学习影响最大的主要有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五种基本心理因素。
- 7、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词语解释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bù yīn yī shì,bù zhǎng yī zhì ]⒈ 见“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引证解释⒈ 见“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国语辞典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bù yīn yī shì bù zhǎng yī zhì ]⒈ 不亲身经历就不能增长一些知识。比喻经验能使人增长智识。也作「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引《联灯会要·卷一八·江州东林道颜禅师》:「老赵州,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徒为戏论。虽然如是,不因一事,不长一智。」成语解释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 8、动因: 动因dòngyīn (1) 行动的原因 英 cause of the act
- 9、肇因:引起事故的原因。
- 10、归因: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具体的说,就是观察者对他人的行为过程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
- 11、香因:便宜、价钱低
- 12、败因: 失败的原因。
- 13、恶因:恶的身口意行为
- 14、兰因:比喻美好的前因。
- 15、地动七因:地动七因[出法华经疏] 一仿诸魔生怖魔有多种。
- 16、梦露基因:是科学家研究在果蝇身上散发出“表皮氢碳化合物费洛蒙”的基因。
- 17、悦之无因: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以“不识之无”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 18、转转相因:辗转传递,相互因循。
- 19、隐性基因: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在二倍体的生物中,在纯合状态时能在表型上显示出来,但在杂合状态时就不能显示出来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
- 20、后果前因:起因和结果。泛指事情的整个过程。
- 21、别包因: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的方言,形容一个人脑残,做的事很让人费解的意思。
- 22、罪因:佛教语。谓罪恶的起因。
- 23、宗因:佛教因明学说中的第一和第二支。借指佛学逻辑。
- 24、主因:主要的原因。
- 25、证因:证知因果。
- 拼音yīn
- 注音ㄧㄣ
- 笔划6
- 繁体因
- 五笔LDI
- 五行土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从囗(wéi)大。大,人。甲骨文字形,象人在车席子上。本义:“茵”的本字,坐垫,车垫)(2) 同本义因,就也。——《说文》。朱骏声注:“囗大俱非义。 江氏永曰:‘象茵褥之形,中象缝线文理。’按即茵之古文。 江说是也。”(3) 原因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梁书·范缜传》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白居易《有木》诗(4) 又如:因果报应(佛教指物有起因必有结果,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前因后果(5) 机会于今无会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6) 姓动词(1) 依靠;凭借谁因谁极。——《诗·傭风·载驰》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子·五蠹》因人成事者。——《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2) 又如:因缘(凭借;依据)因赃假位(利用贿赂买得官职);因公假私(借公家的名义以谋取私利);因依(倚傍;依托);因附(依附);因国(可以依靠、利用的国家)(3) 沿袭,承袭殷因于 夏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因遗策。——汉· 贾谊《过秦论》因秦宫室,据其府库。—— 张衡《东京赋》(4) 又如:因承(承袭,因袭);因习(相沿成习,沿袭)(5) 连接水边小丘因古城,上有巨竹数百个。——宋· 陆游《城西接待院后竹下作》(6) 顺;顺应因其固然(因:顺着。固然:本来的样子。指牛的自然结构)。——《庄子·养生主》以径寸之木…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因势象形,就着木头的原样来模拟形状。因,就着,顺着。势,形势,这里指材料本身的形状特征。象,动词,模拟。形,形状)。——明· 魏学洢《核舟记》(7) 又如:因便(顺便);因风吹火(比喻顺势行事,用力不多)(8) 相就;趋赴其民沓贪而忍,不可因也。——《国语·郑语》介词(1) 由于,因为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2) 又如:因地(原委;因由);因是(因此)(3) 从…出发 。如:因命守时(依照命运的安排,守候时机);因敌取资(从敌人那里取得所需物质)(4) 趁着;乘便因利乘便。——汉· 贾谊《过秦论》游于三辅,因入京师。(因,乘便)。——《后汉书·张衡传》形容词(1) 亲,亲近因心则友。——《诗·大雅·皇矣》亲有礼,因重固,闲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左传》(2) 又如:因心(亲善仁爱之心);因母(亲母)(1) 于是,就因以讽谏。——《后汉书·张衡传》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唐· 柳宗元《三戒》因出己虫,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因跳踉大闞,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唐· 柳宗元《三戒·黔之驴》(2) 因而因以其伯。——《诗·大雅·韩奕》因使唐雎使于 秦。——《战国策·魏策》 [查看更多]
Y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