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境的词语
- 1、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某种建设适好坏进行的评价与判定。
- 2、境内:国内。
- 3、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 简称“中越战争”,指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期间在中国和越南之间的战争。
- 4、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西藏、新疆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地区对侵入中国领土的印度军队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印度则称之为瓦弄之战(Battle of Walong)。
- 5、晩境: 词语解释⒈ 晩年的境遇;晩年。
- 6、一境: 一个地方。 全境。 一种境界。
- 7、全球环境监测系统: 词语解释全球环境监测系统(全球環境監測系統)[ quán qiú huán jìng jiān cè xì tǒng ]⒈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所属的全球和地区环境监测协调中心。1974年成立。设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负责协调国际上有关的监测活动。开展气候观测、可更新资源监测、污染物远程迁移监测、海洋污染状况监测和人体健康检验等。
- 8、絶境: 词语解释绝境[ jué jìng ]⒈ 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例来此绝境。——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英desperate situation;国语辞典绝境[ jué jìng ]⒈ 和世人隔绝的地方。引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⒉ 穷途末路,形势险恶。例如:「生意失败,再加上妻离子散,他的生活已陷入绝境。」
- 9、环境毒理学: 词语解释⒈ 环境医学的分支学科。利用毒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动物、微生物等为实验对象,通过实验毒理学方法来阐明环境污染物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
- 10、环境地学: 词语解释⒈ 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所构成的系统的组成和结构、改造和利用等。主要探求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的质量变化对人类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环境地质学、环境地理学、环境地球化学、环境水文学、环境海洋学、污染气象学和环境土壤学等分支。
- 11、环境背景值: 词语解释⒈ 又称“环境本底值”。环境中固有的化学物质含量和能量分布。实际上指不受污染时环境要素的化学组分正常值以及环境中能量分布正常值。分大气、水体、土壤等单项环境背景值,以及城市环境背景值、区域环境背景值和自然保护区环境背景值等。
- 12、环境影响报告书: 词语解释⒈ 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后形成的书面文件。内容有项目概况、环境现状、环境影响、环保措施、经济论证等。由建设项目承担单位委托评价单位编写,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 13、环境意识: 词语解释⒈ 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的总和。全社会每个成员都应自觉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有益或有害的影响。当代环境意识特别强调人与自然要合理相处。
- 14、环境效应: 词语解释⒈ 由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的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分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和环境物理效应。如中生代恐龙的突然灭绝是当时气候变化引起的环境生物效应;环境的酸化、土壤的盐碱化、光化学烟雾等是由化学反应引起的环境化学效应;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地面沉降等是由物理作用引起的环境物理效应。
- 15、环境物理学: 词语解释⒈ 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研究物理环境同人类的相互作用。主要探讨声、光、热、加速度、振动、电磁场和放射线等对人类的影响,并研究消除这些影响的方法和措施。此外,还研究如何创造一个适宜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物理环境。有环境声学、环境光学、环境热学、环境电磁学、环境放射学和环境空气动力学等分支。
- 16、环境生物学: 词语解释⒈ 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研究生物与受人为干扰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探讨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生物净化、生物监测和评价,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等。
- 17、环境权: 词语解释⒈ 公民享有的在良好环境中生活和劳动的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财产安全权、生活和工作环境舒适权等。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环境权的确立既有利于人民群众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又对法律理论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 18、环境流行病学: 词语解释⒈ 环境医学的分支学科。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危害与防治对策。主要研究有害因素在环境中的存在状况及变化规律,人群健康状况及分布规律,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间的关系,以及原因不明的人群健康异常的调查研究等。
- 19、环境经济学: 词语解释⒈ 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研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研究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生产力的合理布局,环境保护的计划管理,环境保护的经济效果,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等。
- 20、环境教育: 词语解释⒈ 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总称。包括学校(含幼儿园)环境教育、在职环境教育和社会环境教育。具有全民性和终生性特征。
- 21、环境化学: 词语解释⒈ 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应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化学物质(包括人为污染物和天然排放物)在生态环境体系中的来源、积累、分布、迁移、转化、影响和归宿,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问题,并探讨污染物的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广义上包括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污染化学和污染控制化学等。
- 22、环境管理学: 词语解释⒈ 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研究将环境管理技术与环境管理艺术融为一体。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为环境管理活动提供理论指导、管理技术与管理方法。
- 23、环境工程学: 词语解释⒈ 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研究工程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噪声控制、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和环境系统工程等。
- 24、环境费用: 词语解释⒈ 又称“环境保护费用”。为污染防治费(污染控制费)和污染损害费(由污染造成的社会损害费)的总和。通常上述两部分费用呈反向变化,污染防治费用越少,污染损害费用就越多,反之亦然。
- 25、环境资源: 词语解释⒈ 将环境的整体看作是资源总和的观念。各种自然资源和它们组合的各种状态都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故应视作资源。合理地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会给人类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 拼音jìng
- 注音ㄐㄧㄥˋ
- 笔划14
- 繁体境
- 五笔FUJQ
- 五行土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土,竟声。本义:边境,国境)(2) 同本义境,疆也。——《说文新附》至齐境。——《吕氏春秋·赞能》(3) 字本作“竟”亡不越竟。——《左传·宣公二年》边竟有人焉。——《庄子·天道》其竟关之政尽察。——《荀子·富国》与燕王会境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送至境。屯于境上。——《史记·魏公子列传》起视四境。——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4) 又如:出境(离开国境);入境(进入国境);境宇(国境,疆土);境人(境内之人;本地人);境头(结果;亦作“景头”。神佛点化人制造的幻境);境土(疆域;领地);境会(在边界上聚会)(5) 境况 。如:境物(四周的环境与景物);家境(家庭的经济状况);境象(景象;情境)(6) 居所,地方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晋· 陶潜《饮酒诗》士大夫出其境。——《明史》(7) 地步,境界 。如:处境(所处的境地);困境(困难的处境);佳境(美好的境界)(8) 佛教指成为心意对象之世界 。如:尘境;色境;法境等;境头(所谓前身的情景。多指神佛点化的梦兆)(9) 景象,景物槛外诸境。——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查看更多]
J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