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媿的词语

  • 1、欣媿: 1.欣喜而惭愧。
  • 2、无媿: 见“无愧 ”。
  • 3、发媿: 见“发愧 ”。
  • 4、不媿: 见“不愧 ”。
  • 5、无媿色: 见“无愧色 ”。
  • 6、不媿下学: 犹言不耻下问。
  • 7、媿切: 1.使之深深感到惭愧。
  • 8、媿佩:对人佩服,自愧不如。
  • 9、媿负: 自愧逊色。
  • 10、媿服: 1.对人佩服,自惭不如。
  • 11、媿辱:指耻辱的行为。
  • 12、媿畏: 1.惭愧和畏惧。
  • 13、媿辞:使人羞惭之辞。
  • 14、媿赧:因惭愧而面红耳赤。
  • 15、媿色:惭愧的神色。
  • 16、媿荷:犹感荷。谓受惠承情而感愧不安。
  • 17、媿怍: 1.惭愧。
  • 18、媿恧:羞愧。
  • 19、媿悔:惭愧懊悔。
  • 20、媿汗: 1.因羞愧而流汗。形容羞愧之极。
  • 21、负媿: 见“负愧 ”。
  • 22、愤媿: 愤恨惭愧。
  • 23、惭媿: 见“惭愧 ”。
  • 24、媿避: 1.因羞愧而回避。
  • 拼音kuì
  • 注音ㄎㄨㄟˋ
  • 笔划12
  • 繁体媿
  • 五笔VRQC

基本释义

动词(1) 惭愧。后作“愧”媿,惭也。从女,鬼声。——《说文》。所以媿厉之也。——《礼记·聘礼》永媿乎道德。——《庄子·骈拇》众人媿之。——《荀子·儒效》(2) 又如:媿切(使之深深地感到惭愧);媿色(惭愧的神色);媿佩(对人佩服,自愧不如);媿怍(惭愧);媿赧(因惭愧而面红耳赤)(3) 羞辱媿,耻也。——《广雅》大夫种始谋曰:“昔者 吴夫差不顾义而媿吾王。”—— 汉· 袁康《越绝书》(4) 感谢臣常媿其长者,思有以报。——《新唐书》心摇只待东方晓,长媿寒鸡第一声。——唐· 陆龟蒙《自遣》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