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宁的词语
- 26、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 词语解释⒈ 宁可做太平盛世的狗,也不做战乱时代的人。用来表示生逢乱世的痛苦心情。
- 27、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词语解释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nìng wéi jī kǒu,wú wéi niú hòu ]⒈ 见“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引证解释⒈ 见“寧为鷄口,无为牛后”。
- 28、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词语解释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nìng wéi jī kǒu,wú wéi niú hòu ]⒈ 谓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引证解释⒈ 谓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引《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寧为鷄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 秦,何以异於牛后?夫以大王之贤,挟强 韩 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大王羞之。”《水浒传》第九九回:“城池坚固,粮草充足,尚可战守。古语有云:‘寧为鷄口,无为牛后。’”明 王衡 《郁轮袍》第四折:“自古道,寧为鷄口,无为牛后,你忍得这气也。”章炳麟 《社会通诠商兑》:“寧为鷄口,毋为牛后,与使他人啗我而饱也,寧自啗而不足。”国语辞典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níng wéi jī kǒu wú wéi niú hòu ]⒈ (谚语)鸡口,鸡的口,小而洁。牛后,牛的肛门,大而不净。全句为比喻人宁可在小场面中自主,也不要在大场面为人所支配。也作「宁为鸡口,毋为牛后」。引《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水浒传·第九九回》:「城池坚固,粮草丰足,尚可战守。古语有云:『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 29、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词语解释⒈ 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国语辞典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níng wéi jī kǒu bù wéi niú hòu ]⒈ 鸡口,鸡的口,小而洁;牛后,牛的肛门,大而不净。宁为鸡口,不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小场面中作主,不愿在大场面听人支配。例如:「几经思量,他决定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留在原单位,不调动。」
- 30、宁铜铁路: 词语解释⒈ 从江苏南京经安徽芜湖到铜陵。南京至芜湖段原称宁芜铁路,1936年通车;芜湖至铜陵段于1971年通车。全长204千米。是联接苏、皖两省南部的铁路干线。
- 31、宁体便人: 词语解释⒈ 使人身心安宁,舒适。
- 32、宁远之战:宁远之战是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后金与明朝在宁远(今辽宁兴城)进行的作战。
- 33、宁与千人好,莫与一人敌: 词语解释⒈ 宁愿与千人做朋友,不要与一个人为敌。
- 34、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Mǎkèsī-Lièníngzhǔyì (1) 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统称。由列宁从马克思的学说中发展,或被认为是列宁发展的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英 Marxism-Leninism
- 3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词语解释⒈ 邦:国家。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稳固,国家才能安宁。
- 36、列宁选集: 词语解释⒈ 列宁的主要著作集。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辑。中文第一版共四卷。1960年出版。收入1894-1923年的著作二百零五篇。中文第二版于1972年出版,共四卷。中文第三版于1995年出版。共四卷。对文献的收载作了较大调整。采用《列宁全集》的新译文。有主题索引。
- 37、列宁格勒保卫战: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一次重大战役。1941年7月10日北路德军开始进攻,9月包围列宁格勒,列宁格勒军民顽强抵抗,始终保持了一条与后方联络的通道。经九百天的防守,1944年1月苏军反攻,解除了德军的包围,取得保卫战的胜利。
- 38、列宁全集: 词语解释⒈ 列宁的著作集。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翻译。中文第一版根据俄文第四版翻译。共三十九卷。1955-1963年出版。中文第二版根据俄文第五版并增补部分文献编译。共六十卷。1984-1990年出版。
- 39、江宁: 江宁Jiāngníng (1) 地名,旧江宁府所在地,在今南京市 例 江宁之龙蟠…皆产梅。(龙蟠:地名。龙蟠里,在今南京市清凉山下。以产梅著称。)——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英 Jiang ning city
- 40、济宁市: 词语解释⒈ 在山东省西南部、京杭运河沿岸,济菏铁路和京沪铁路兖济支线通此。1948年设市。人口94.5万(1995年)。为京杭运河沿岸著名的水路码头和鲁西南地区农产品集散中心。名胜古迹有北宋铁塔、汉碑群、李白浣笔泉、太白楼等。
- 41、沪宁铁路: 词语解释⒈ 从上海到江苏南京。长311千米。1908年通车。是上海通往北方各省的铁路干线。现为京沪铁路的一段。
- 42、会宁会师:会宁会师为一次历史事件。
- 43、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词语解释⒈ 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 44、丁宁周至:丁宁:再三嘱咐;周至:周到,细致。反复周详地再三嘱咐。形容办事周到
- 45、贝宁: 词语解释⒈ 西非国家。临几内亚湾。曾名达荷美。面积126万平方千米。人口540万(1995年)。首都波多诺伏。国土南北狭长,沿海为平原,中部、北部为高原。地处热带。农业国。棕榈油和棕榈仁产量居非洲前列。
- 46、北宁铁路: 从北京经天津到辽宁沈阳。长859千米。分段筑成。其中1881年兴建的唐胥(唐山矿区至胥各庄)段长10千米,为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1912年全线通车。初名京奉铁路,1928年改北宁铁路。1949年后改今名。现与沈哈铁路合称京哈铁路。
- 47、不自由,毋宁死:如果失去自由、主权,宁可去死。
- 48、列宁: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原姓乌里扬诺夫)(1870—1924)马克思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俄国共产党和苏联的主要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生于俄国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17岁参加学生革命运动,18岁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1894年提出了工农联盟的思想和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任务。1895年建立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1903年在俄国建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1917年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十月革命以后,又领导俄国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1919年创立第三国际,推动了世界革命运动的发展。1921年提出了新经济政策,以代替苏联内战时期所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翻开了新的一页。列宁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的阶段。
- 49、安宁: 安宁ānníng (1) 秩序正常,没有骚扰 英 peace;tranguility (2) 心情安定、平静 英 calm;composed;free from worry
- 50、虚宁: 1.虚伫。虚心期待。 2.谓帝位空悬。宁﹐指门内屏外﹐古代帝王视朝所立之处。
- 拼音níng,nìng
- 注音ㄋㄧㄥˊ,ㄋㄧㄥˋ,ㄓㄨˋ
- 笔划5
- 繁体寧
- 五笔PSJ
基本释义
níng形容词(1) (本作“寍”。从宀(mián),从心,从皿。表示住在屋里有饭吃就安心了。后世假“寧”为“寍”,“寧”行而“寍”废。今用“宁”字作“寧”简化字。“宁”本读zhù,是“贮”的本字。本义:安宁,平安)(2) 同本义寍,安也。——《说文》。经传皆以寧为之。三日康寧。——《书·洪范》惟若寧侯。——《考工记·梓人》归寧乃邦。——《仪礼·觐礼》身欲寧。——《礼记·月令》鸡狗不得宁。——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宁汝于斯。——清· 袁枚《祭妹文》幸宁心哉。——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3) 又如:心神不宁;宁吉(安宁吉祥);宁息(安宁平静);宁和(安宁和平);宁泰(安宁太平);宁康(安宁康乐)(4) 安定 。如:宁一(安定统一);宁止(安乐);宁平(安定太平);宁昌(安定昌盛);宁居(安居);宁殷(安定富庶);宁晷(安定的时刻)(5) 平静;宁静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西游记》朕心绪不宁,教汝等且退,何故又来!——《三国演义》(6) 又如:宁贴(妥贴,妥当);宁晏(平静;安定);宁俗(使民风宁静和睦);宁极(宁静至极之性);宁息(安宁;平静)动词(1) 已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也泛指省亲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2) 又如:宁省(探望年长的亲属);宁亲(省亲);宁觐(返里省亲)(3) 使安定 。如:宁人(安定民众);宁内(安定国内);宁民(安民,使人民安定);宁神(安定其心神);宁家(使家庭安定);宁乱(平息灾祸战乱);宁亲(使父母安宁);宁边(使边境安定)(4) 守父母之丧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汉书·哀帝纪》(5) 又如:宁丧还家;宁告(古代官吏告假奔丧);宁考(亡父)(6) 安心 。如:宁奈(忍耐);宁耐(忍耐);宁心(安心;耐心);宁候(安心等待);宁业(安心从事其所为之业);宁意(使之安心)(7) 返回,回干连的人,尽数保放呆家。——《水浒传》(8) 如:宁家(回家)名词(1) 南京的别称 。如:沪宁线(2)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 。如:陕甘宁边区(3) 姓有宁越、 徐尚、 苏秦、 杜赫之属为之谋。—— 汉· 贾谊《过秦论》(4) 另见nìngnìng副词(1) 宁可;宁愿宁,愿词也。——《说文》宁适不来。——《诗·小雅·伐木》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宁赴常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不逊也宁固。——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宁斩吾头。——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宁请汝先死。——清· 林觉民《与妻书》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清· 刘开《问说》(2) 又如:宁个(宁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副词(1) 岂;难道子宁不来。——《诗·郑风·子衿》(2) 又子宁不嗣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宁有政教。——《史记·货殖列传》宁不哀哉。——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宁止不避。——唐· 李朝威《柳毅传》宁知此为归骨所。——清· 袁枚《祭妹文》(3) 又如:宁渠(难道;如何);事之可怪,宁有逾此名词(1) 姓(2) 另见níng [查看更多]
N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