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幡的词语

  • 76、幡盖:幡幢华盖之类。
  • 77、幡纚: 1.亦作"幡洒"。 2.飞扬貌。
  • 78、幡舞:晋代舞名。
  • 79、幡胜:即彩胜。用金银箔罗彩制成,为欢庆春日来临,用作装饰或馈赠之物。
  • 80、幡竿:系幡的杆。
  • 81、幡旆:旗帜之类。
  • 82、幡旄: 1.亦作"幡眊"。 2.旌旗的羽毛饰。也指饰有羽毛的旗幡。
  • 83、幡节:幡旌麾节。
  • 84、幡华: 1.亦作"幡华"。 2.供佛的幢幡彩花。
  • 85、幡花: 1.亦作"幡华"。 2.供佛的幢幡彩花。
  • 86、幡儿: 幡儿fānr (1) 旧俗出殡时举的窄长像幡的东西,多用白纸条剪成 英 long narrow flag made of paper
  • 87、幡戟:旌旗和棨戟。泛指前驱仪仗。
  • 88、幡然改途:幡:通“翻”;幡然:很快而彻底;途:途径。指迅速地完全改变原来的道路。
  • 89、幡子: 〈方〉幡儿。
  • 90、幡旗:旗帜。
  • 91、幡信:题表官号以为符信的旗帜。
  • 92、幡幢:即幢幡。 特指刹上之幡。
  • 93、幡然悔悟:思想转变很快,彻底悔悟。
  • 94、幡然: 幡然fānrán (1) 迅速而彻底地 例 幡然悔悟 英 change quickly and completely
  • 95、龙幡虎纛: 将帅之旗。
  • 96、荡幡:布幅下垂的军旗。
  • 97、春幡: 春旗。旧俗于立春日或挂春幡于树梢,或剪缯绢成小幡,连缀簪之于首,以示迎春之意。
  • 98、风吹幡动:有修道人不见他人过之说,所以很多修行人对此避而不谈,这是对不见他人过的误解;而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是修道人能够站在对方立场,换象思维,能够理解对方。
  • 99、幡然知耻:幡然知耻,汉语成语,拼音是fān rán zhī chǐ,意思是指思想转变很快,迅速地感到羞耻。
  • 100、彩幡: 1.见"彩旛"。
  • 拼音fān
  • 注音ㄈㄢ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MHTL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巾,番声。本义:擦拭写字板的布)(2) 同本义(3) 如:幡布(抹布)(4) 用竹竿等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泛指旗帜青崔白鹄舫,四角龙子幡。——《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5) 又如:幡幢(作为仪仗用的旗帜);幡信(题表官号以为符信的旗帜);幡旆(旗帜之类);幡旄(旌旗的羽毛饰);幡麾(指挥用的幡旗)(6) 冠上的巾饰却非冠,制似长冠,下促。宫殿门吏仆射冠之。负赤幡,青翅燕尾,诸仆射幡皆如之。——《后汉书》(7) 簿册 。如:幡薄(丹书符箓之类)(8) 通“旛”。长幅下垂的旗垂绛幡之素蜺兮,载云气而上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9) 如:举幡动词(1) 通“翻”。变动;反覆;翻转,翻腾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孟子·万章上》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荀子·大略》幡比翄回集,贰双飞常羊。——《汉书》(2) 又如:幡幡(翻动的样子);幡纚(飞扬的样子) [查看更多]

F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