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应的词语

  • 1、故宫回应灵异事件:一直以来,以故宫为背景的各种灵异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口耳相传,甚至有人以此为题材写成恐怖小说,这让本就带有些许神秘色彩的紫禁城更是平添了几分恐怖。近日,故宫官方首次就此作出回应,认为所谓的“灵异事件”纯属子虚乌有。
  • 2、不可逆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几乎只能向一定方向(即生成物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 3、光化学反应: 物质由于光的照射而产生化学反应,包括光合作用和光解作用两类。也叫光化作用。
  • 4、志应:意思是志趣相应。
  • 5、应制诗:应制诗,也叫“应和诗”,是我国古代臣僚奉皇帝所作、所和的诗,内容多为歌功颂德。
  • 6、应招:  接受招聘、招工、招考等。
  • 7、保证应力:专业名词
  • 8、神应圆: 是一味药材,主治治肾经不足。
  • 9、真应力: 由测量瞬间负荷和截面积计算得到的应力。
  • 10、支应局: 清代后期,各省总督、巡抚可以就地筹款,应付特殊用途,通常设置支应局,为非正式的财政机构。
  • 11、环向应力: 圆筒形容器,当其承受内压力P作用以后,其管径要稍微增大,筒壁内的“环向纤维”要伸长,因此在筒体纵向的横截面上有应力产生,此应力称为环向应力,以δt表示.由于筒壁很薄,可以认为环向应力沿壁厚均匀分布.鉴于窗口两端是封闭的,在承受内压后,筒体的“纵向纤维”要缩短,则筒体横向截面线也必定有应力产生,此应力称为轴向应力,以δm表示。
  • 12、漏瓦效应:又称漏掉的瓦片效应,出现于心理学领域。
  • 13、感应科学: 现实唯物主义,是地球信息场和宇宙信息场共振产生的人类生存之科学。
  • 14、应急动员:说明对紧急事件采取一些措施的活动
  • 15、应急照明:紧急时刻的照明工具。
  • 16、应工戏: 演员演自己所学和所担任本行当的戏。
  • 17、心灵感应:心灵感应是神秘主义者宣称的超能力,也被称作直觉、预感、第六感等等,指的是两个人之间不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种传统感觉,而用“第六感”来传递思维和感觉的信息。现代科学已经彻底否认了心灵感应,认为它是一种伪科学和迷信。
  • 18、危机反应: 个人处于需要超过寻常的能力才能应对的处境时作出的反应。
  • 19、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指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酸+碱→盐+水)。
  • 20、不良反应:指按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 21、基元反应:反应式 fǎnyìngshì用化学符号来定量表示一种化学反应的式子,将反应物质置于记号→或=左端,反应产物置于右端;如反应是可逆的,则上述记号用==或==;所有记号均应读作“给出”,而不读作“等于”
  • 22、应用法学:和实施的学问。
  • 23、应对能力: 指调节、适应、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的能力。
  • 24、二次反应:二次反应是指一次反应生成物进一步反应。
  • 25、应急产业: 应急产业一般指为预防、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产品和服务而形成的活动的集合。按类别划分,一是救援处置装备与技术,二是监测预警诊断设备与技术,三是预防防护产品与技术,四是应急教育培训咨询服务等。据国家相关部委预测,应急产业市场年容量约5000亿元,如果包括所带动的相关产业链,市场年容量约10000亿元。应急产业具有多行业交叉和服务公共安全的属性,是新兴产业。发展应急产业,有利于国家的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有利于基层的产业结构优化和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企业的市场拓展和利润增长,有利于公众的安全和健康。
  • 拼音yīng,yìng
  • 注音ㄧㄥ,ㄧㄥ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YID
  • 五行

基本释义

yīng动词(1) 应当,应该应,当也。——《说文》应,当也。——《尔雅》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诗·周颂·赉》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应是良晨好景虚设。——宋· 柳永《雨霖铃》凡所应有。——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应得之资。不应重罚。——清· 方苞《狱中杂记》法应立决。(2) 又如:应然(应该如此);应伯爵(白吃白喝。“应白嚼”之谐音);应合(应当;该当);应是(应当是)(3) 答应,允许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4) 又如:应候(应承);应诺(答应;应承);应许(答应;允许);应准(答应;说定);应允(答应,允许);提出的条件他都应了;是我应下来的任务(5) 认为是;是 。如:应真(方是真话);应缘(大概是)名词(1) 所有;全部应退出地皆拨还本主;应水占地皆以官地对还。——宋· 苏辙《再论京西水柜状》(2) 又如:应干(一切有关的)(3) 古国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4) 姓。如:应阮(汉末建安时文人应玚、阮瑀的并称);应叟(三国魏的应璩);应陈(应玚和陈琳的并称)(5) 另见yìngyìng动词(1) 应和,响应龟往离散以应我。——《国语·晋语》齐王不应。——《战国策·齐策》宋王无以应。——《吕氏春秋·顺说》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河曲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佣者笑而应。——《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杀之以应陈涉。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应者近万人。——《资治通鉴·唐纪》金色而玉应。——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聊斋志异·促织》(2) 又如: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还嘴;对答);应昂(答应);应嘴(答话,回嘴);应响(回声);应机赴节(依照节拍敲击演奏);应合(应和配合;应和);应佛僧(应召到有关人家去做佛事的和尚);应令(响应诏令)(3) 受;接受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南史·虞荔传》(4) 又如:应事(承担事务);应役(受征召服劳役);应供(接受奉养);应约(接受约请)(5) 符合;适应;顺应六合正相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6) 又如:得心应手;应天顺人(适应天命,顺从人心);应化(顺应变化)(7) 应付;对付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庄子·齐物论》(8) 又如:应接不暇;应急屎坑(喻指紧急时刻可以应用的对象);应故事(按照老规矩,敷衍塞责);应难(应付危难)(9) 感应;应验令兄托梦,莫非应在此人身上。——《说唐》(10) 又如:应兆(应验的征兆);应劫(应验劫运);应符(应验符命);应瑞(应验祥瑞)(11) 对敌方回击、迎击齐威王使 章子将而应之。——《战国策·齐策一》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战国策·赵策三》卢沟桥的烽火一起,我们挺身迎战。——闻一多《愈战愈强》(12) 又如:应敌(迎击来敌)(13) 支付;供给 。如:应门(当家;支撑门户);应副(应付。供给;支应)(14) 许配以我应他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15) 另见yīng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