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感的词语

  • 1、感德天泉:为其德行所感动。 感激恩德。
  • 2、心有所感:寸比尺短,但用于更短处即显其长。比喻平平常常的人或事物,也会有他的长处。
  • 3、声音性感: 声音性感主要是用来形容女性声音甜美,具有女性特有的声线特征。
  • 4、感情色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评价等内容。
  • 5、归宿感: 回到家的感觉,家里安全、放松、有关爱、认同、包容、和谐与温暖。家里可以疗养我们的身心,没有那种担心、暂住、寄人篱下的逃离感。
  • 6、为感:用於平行,多半有求於人。
  • 7、感异记: 蜀杜光庭撰。
  • 8、深有同感:指有较深的相同的感想或感受。
  • 9、仪式感: 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 10、感应科学: 现实唯物主义,是地球信息场和宇宙信息场共振产生的人类生存之科学。
  • 11、空间感: 在绘画中,依照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描绘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穿插等关系,使之在平面的绘画上传达出有深度的立体的空间感觉。
  • 12、文感:文字的感觉,进一步讲就是文字辨识度加上措辞敏感度以及对整体把握和控制。
  • 13、共感:指兴奋由一个感官扩散到另一感官,以视、听的感官产生共感最常见。
  • 14、直感: 直感zhígǎn (1) 直觉;直接感受 例 凭我的直感,她真的生气了 英 personal feeling;intuition
  • 15、至感: 1.极诚挚的情感。 2.书信及公文中常语。极感激。
  • 16、骨感丽人:骨感丽人—是形容消瘦露骨的女人之美丽之态,褒义是对瘦弱见骨的女性的称赞,亦蕴含贬义。
  • 17、性感城市:提到性感,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美女、服装、气质,但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昨日上午发布的《中国城市系列调查》却用性感来形容一座城市———一座城市的整体气质。
  • 18、罪感文化: 就是在“罪感文化”社会中,人如果违背了那个“绝对的道德标准”就会感到是有罪的。
  • 19、心灵感应:心灵感应是神秘主义者宣称的超能力,也被称作直觉、预感、第六感等等,指的是两个人之间不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种传统感觉,而用“第六感”来传递思维和感觉的信息。现代科学已经彻底否认了心灵感应,认为它是一种伪科学和迷信。
  • 20、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 21、少女感: 清纯的少女感觉。
  • 22、应物斯感:应物斯感的意思是接受到外在的事物而有所感受。
  • 23、方向感: 也称对方位认知,是人体对物体所处方向的感觉,如对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的感觉。很多人对方向感的感觉并不很明显。
  • 24、使命感:对某种重大责任,有应该担负的自觉。
  • 25、私人感情:是观念、认同感、问题看法一致,互相欣赏的交往,私人之间的情感关系。
  • 拼音gǎn
  • 注音ㄍㄢˇ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DGKN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心,咸声。本义:感动)(2) 同本义。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感,动人心也。——《说文》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系辞》。虞注:“动也。”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列子·汤问》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后汉书·列女传》(3) 又如:感格(感动,感化);感咽(受感动而悲伤,泣不成声);感涕(感动而涕泪俱下);感慕(感动而思慕);感悦(感动悦服);感人肺腑(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感天动地(感动天地);感哽(感动得泣不成声)(4) 感应,影响(5) 又如:感制(感应制约);感会(感应会合);感验(应验);感变(感应变动)(6) 感触;触动感慨天地感而万物化生。——《易·成》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也。——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7) 又如:感目(触目);感事(受外界事物的触动);感逆(触犯,冒犯);感悔(受到触动而悔改)(8) 感谢;感激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感荷君子德,恍若乘朽栈。——韩愈《赠张籍》远辱专人惠书,辅以药物,极济所乏,衰疾有赖矣,感刻,感刻。——宋· 苏轼《与张元明书》(9) 又如:感刻(深深感激);感荷(感谢,感佩);感篆(感激而铭记在心);感仰(感戴敬仰);感喜(感激喜悦);感颂(感激颂扬)(10) 感慨,感伤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 杜甫《春望》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11) 又如:感忾(感叹。同“感慨”);感切(伤感凄切);感时(感慨时事的变迁或时势的变化);感悼(感伤哀悼,伤感);感恻(感伤悲痛)(12) 思念感物众而思深。——何晏《景福殿赋》。注:“犹思也。”(13) 又如:感思(思念);感逝(感念往昔);感逝山阳(表示对亡友的哀念)(14) 感染,感受。多用于疾病太夫人并无别症,偶感了些风寒。——《红楼梦》(15) 又如:感风(谓中风;宋代太学诸生请假外宿,例以“感风”为辞);感疾(染病);感通(有感于此而通于彼)(16) 迷惑使人不能执一者,物感之也。——《吕氏春秋》(17) 通“减”(jiǎn)。减损,减少其满为感,其虚为亡。——《管子·侈靡》名词(1) 感触;情绪;意念 。如:善感;伤感;百感交集;多愁善感;美感;预感;手感;颇有所感;读后感;杂感;观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