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报的词语
- 76、天津学生会联合报: 词语解释天津学生会联合报(天津學生會聯合報)[ tiān jīn xué shēng huì lián hé bào ]⒈ 1919年7月创刊于天津。周恩来主编。初为日报,后为三日刊。因宣传爱国反帝思想,曾遭北洋军阀查禁。1920年初停刊。
- 77、头报: 科举考试发榜日,由报录人走马鸣锣通知中选者,前后凡三次。按惯例,中选者应付予赏金。第一次谓头报,所得赏金最为丰厚。
- 78、堂报: 旧时戏曲班社术语。指张挂于剧场内的剧目广告。大都悬于两廊的梁柱上,标示本场演出的剧目次序,并预告下一场的节目。
- 79、通风报信: 通风报信tōngfēng-bàoxìn (1) 把机密暗中通知对方 例 我不相信哪一个还敢去通风报信 英 divulge secret information;provide sb. with information;tip sb. off
- 80、天报:《史记.吴王濞列传》:"盖闻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非者﹐天报之以殃。"后因以"天报"谓上天对人为善作恶的不同报应。
- 81、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词语解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shàn yǒu shàn bào,è yǒu è bào ]⒈ 谓行善和作恶到头来都有报应。引证解释⒈ 谓行善和作恶到头来都有报应。引《璎珞经·有行无行品》:“又问 目连 :‘何者是行报耶?’ 目连 白佛言:‘随其缘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元 无名氏 《来生债》第一折:“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网恢恢,疎而不漏。”《十月》1981年第3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是早早晚晚的事。”国语辞典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shàn yǒu shàn bào è yǒu è bào ]⒈ (谚语)做好事会有好结果,做坏事会有坏结果。引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二折》:「便好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若不降严霜,松柏不如蒿草。』」
- 82、善恶之报,若影随形: 词语解释⒈ 比喻好的或坏的报应,不但来得快,而且不会有差误。
- 83、食报:受报答或受报应。
- 84、时务报: 词语解释⒈ 旬报。1896年8月创刊于上海。梁启超任总主编,汪康年任总经理。以宣传维新变法、救国图强为宗旨,发行最多时达一万七千份。1898年停刊,由汪康年改为《昌言报》出版。
- 85、舍身图报:舍:放弃;报:报答。接受了别人的大恩惠,牺牲生命也要报答
- 86、世界报:①法国报纸。日报。1944年创刊。是法国唯一的同人报纸。在巴黎出版。
- 87、生报:佛教谓来生受报应。三种因果报应之一。
- 88、时事新报: 词语解释⒈ 1911年5月创刊于上海。前身是1910年由《时事报》和《舆论报》合并的《舆论时事报》。先后为立宪派、进步党、宪法研究会的机关报。1918年3月创办副刊《学灯》,着重宣传新思潮。五四运动后逐步演变为抵制革命思想的舆论工具。1935年报权转让给孔祥熙财团。1949年5月停刊。
- 89、斯须之报:斯须:短暂;报:报答。指微小的报答
- 90、书报: 书报shūbào (1) 图书报刊的合称 英 books and newspapers
- 91、死报: 死报sǐbào (1) 因收电报人的姓名、地址等不清而无法投送的电报 英 undeliverable telegram
- 92、水电报: 在辛亥革命前夕的四川保路运动中,革命者为发动人民武装起义,将成都血案的消息写于木板之上,涂以桐油,投入江中,传遍各地,谓之“水电报”。
- 93、人民日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原为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1948年6月创刊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由前晋察冀解放区的《晋察冀日报》和前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1949年3月迁至北平,同年8月起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1985年7月增出海外版,1995年1月增出华东版。
- 94、人民画报: 词语解释⒈ 月刊。1950年7月创刊于北京。刊载有关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民生活、自然风光、历史文物等方面的图片及文字。用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英、俄、法、日、西班牙、德、印地、阿拉伯等二十种文字出版。
- 95、轻事重报: 小事情被当作或夸大为重大事情来报告。
- 96、情报局: 情报局qíngbàojú (1) 专门从事收集带有机密性质情况的机构 英 an information bureau
- 97、美国中央情报局:美国中央情报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总部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兰利。
- 98、民报: 词语解释⒈ 中国同盟会机关报。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刊,前身是《二十世纪之支那》。初为月刊,后改为不定期出版。主要撰稿人有胡汉民、汪精卫、陈天华、宋教仁、章炳麟等。宣传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与立宪派刊物《新民丛报》等进行论战。曾被日本政府查封。共出二十六期。另有《天讨》等增刊。
- 99、劳动周报: 词语解释⒈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机关报。1921年8月创刊于上海。着重报道中共在各地开展工人运动的情况。1922年6月9日被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勒令停刊。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办的第一份全国性工人报纸。
- 100、解放军报:日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机关报。1956年1月创刊于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办。
- 拼音bào
- 注音ㄅㄠˋ
- 笔划7
- 繁体報
- 五笔RBCY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fǔ。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2) 同本义辟报故不穷审。——《汉书·胡建传》报囚。——《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报而罪之。——《韩非子·五蠹》(3) 又闻死刑之报,君为流涕。(4) 又如:报囚(判决囚犯);报当(判罪)(5) 报答,报酬欲报之于陛下也。——诸葛亮《出师表》欲略上报。——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6) 又如:报本(报答;回报);报称(报答恩德);报命(报答恩情;执行命令);报捐(捐钱买官);报塞(报答;报效);报谢(报答;答谢)(7) 报告,答复列子行泣报 壶子。——《淮南子·精神》荀息操璧牵马而报。——《吕氏春秋·权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请为张唐先报 赵。——《战国策·秦策五》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具以沛公言报 项王。——《史记·项羽本记》(8) 又如:报录人(专门向升了官或考中了科的人家里送喜报的人);报辜(报案状子);报喜;报数;报春(报告春天的到来)(9) 祭祀 。如:报岁(每年收获后祭神);报赛(祭祀神灵,答谢保佑)(10) 报复睚眦之怨必报。——《史记·范雎传》日夜思欲报楚王。—— 晋· 干宝《搜神记》欲求报其父仇。——《史记·魏公子列传》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汉· 贾谊《过秦论》(11) 又如:报恨(报仇雪恨);报雪(报仇雪恨);报怨(埋怨;抱怨)(12) 详细申报 。如:报税;报关(13) 批复 。如:报可,报允(批复照准;许可)(14) 通“赴”(fù)。奔赴毋拔来,毋报往。——《礼记·少仪》报葬者报虞。——《礼记·丧服小记》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15) 报应夫造物者之报人也,不报其人而报其人之天。——《庄子·列御寇》前后造业后人报,如是我闻佛亦狂。——董必武《和叶参谋长过五台山》名词(1) 报纸 。如:报房(发送邸报、书信的处所);报丁(卖报的人);报差(送报的人);晨报;晚报;日报(2) 文字报道或墙报 。如:战报;海报;黑板报;大字报;喜报(3) 刊物 。如:学报;科学通报(4) 电报 。如:发报;送报员;发报机(5) 传达消息的文件或信号而抄捕南海馆之报(消息)忽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6) 又如:情报;警报 [查看更多]
B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