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指的词语

  • 1、指化:谓用法术指物而使其变化。
  • 2、指物: 战国时名家公孙龙所提出的命题。指,指事物的抽象概念;物,指具体事物。 指明事物。
  • 3、指书: 用指尖代笔写字。为书法艺术的一种。
  • 4、指生物: 对能量的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
  • 5、尾指:小手指。
  • 6、管理指标: TPI,是“Total Productivity Innovation”的简称,是“综合生产力创新”的意思。即通过组织创新活动,使生产力产生飞跃性的提高。
  • 7、性能指标:数据通信的任务是传输数据信息,希望达到传输速度快、信息量大、可靠性高
  • 8、指分: 指点安排。 清制,内外官员分发,由吏部抽签而定。自捐纳行,候补官可出钱自请分发到某省某衙门,称为指分。
  • 9、指月: 佛教语。以指譬教,以月比法。
  • 10、指解: 犹注解。 指点解说。
  • 11、指论: 议论。
  • 12、指支: 犹四肢。
  • 13、指属:指示。
  • 14、指难:犹赴难。
  • 15、指执:抓住把柄。
  • 16、指受: 受命。 指点传授。
  • 17、指实: 指明实际情况。 犹实据。 核实。指,通“稽 ”。 证实。指,通“稽 ”。
  • 18、温热指数: 温热指数(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THI)通常用来形容畜禽养殖过程中是否处于热应激状态及其程度。
  • 19、指甲散: 名称:指甲散组成:左手中指甲。
  • 20、指骨:指骨是分布于手指的小型长骨。
  • 21、指标差: 测量学经纬仪竖盘读数系统误差。
  • 22、指标房: 指标房是底于普通房价,且高于建安价的房屋价格,通常是通过买房人排队获取号码,并获得指定房源以低价买房的方式。
  • 23、指动: 春秋时,郑国大臣子公逢食指动,即能尝到美味,一次,郑灵公赐食鼋肉,故意不分给子公,他一气之下,染指于鼎,尝之而出。见《左传•宣公四年》后因以“指动”表示将尝到美味。
  • 24、指期: 犹指日,不日。限期。
  • 25、指取: 以指捡取。亦以喻轻易。
  • 拼音zhǐ
  • 注音ㄓˇ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RXJG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指,手指也。——《说文》骈拇枝指。——《庄子·骈拇》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荀子·儒效》指如削葱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以指叩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2) 又如:指下(手指按下,比喻诊脉看病);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指纹痕迹,手指尖端,指端背面扁平的表皮角质层);指尺(古时以中指的中节为一寸);指掌(手指和手掌);指语(哑语的一种,以手指形状、姿势表示拼音字母)(3) 足指也叫做指乃扪足曰:“虏中吾指。”——《史记·高祖本纪》(4) 近代误写作“趾”(5) 意旨;意向其指极大。——《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承从天之指。——《管子·侈靡》。注:“指,意也。”大将军阴受上指。——《汉书·李广传》乃论六家之要指。——《汉书·司马迁传》(6) 又如:指约(旨意简约);指略(要旨);指象(天以景象示意);指意(指意,意向)(7) 一个手指的宽度 。如:肝大三指;二指宽动词(1) 指向;指着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微指左公。——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右手指卷。——明· 魏学洢《核舟记》(2) 又如:指景(指着太阳,“指日心誓,叹以自明也”);指天誓日(指着天、日发誓,表明心迹);指东划西(指手划脚做手势)(3) 指定望路殊未穷,指期今已促。——唐· 杜德舆《奉使宜春渡新淦江》(4) 又如:指省(由官员出一笔钱,免去抽签,自己指定任职省分);指克(指定期限);指配(指定许配)(5) 指示辞也者,各指其所也。——《易·系辞上》(6) 又如:指麾(发令调度;指挥);指受(指注。受命,指示,指点);指办(指派办理);指裁(指示,裁夺)(7) 指点指迷团灵心讲射,擅巧技妙算谈天。——《镜花缘》(8) 又如:指顾(手指目顾);指受(指点;传授);指诀(指点要诀);指告(指点晓谕);指喻(指正告知)(9) 指责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汉书·王嘉传》(10) 又如:指搠(指指点点;指手画脚);指切(指摘;指责);指首(指名告发);指怒(议论指斥)(11) 诬指洒家又不曾杀你,你如何拿住洒家,妄指平人。——《水浒全传》(12) 又如:指攀(招供时攀扯牵连别人);妄指(无证诬告)(13) 阐明,陈述 。如:指宜(指事类情。阐明,阐述整理);指申(指陈,指言;陈述,指明)形容词(1) 竖起发尽上指冠。——《战国策·燕策》头发上指,目眥尽裂。——《史记·项羽本纪》(2) 又如:直指(笔直指向);指冠(头发直竖)(3) 通“旨”。美好不时宜,不敬交,…,虽指,非礼也。——《荀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