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摩的词语

  • 1、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原是经济学固有词汇,有时指劳动者离职后在寻找新工作岗位期间的失业。现有时也指高学历者无法找到满意工作,却又不愿下沉低级劳动市场,高不成低不就造成的失业状态,国内当前情况显然属于这一类。
  • 2、鉢昙摩罗伽大宝: 指红宝石。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僧伽罗国》:“精舍上建表柱,置鉢曇摩罗伽大宝,宝光赫奕联暉,照耀昼夜。”季羡林 等校注:“鉢曇摩罗伽,梵文padmarāga音译;鉢曇摩意为红莲花,罗伽(rāga)意为颜色。全名义云‘红莲花色’、‘具有红莲花色者’,即红宝石之名称。”
  • 3、斯德哥尔摩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英文:Stockholm University)创建于1878年,位于瑞典王国首都斯德哥尔摩,欧洲著名公立综合性研究型学府、世界百强大学,Mirai、欧洲大学协会、欧洲首都大学联盟成员。
  • 4、摩斯硬度计: 词语解释⒈  奥地利矿物学家摩斯提出的矿物相对硬度标准。选取自然界中常见的10种矿物作为标准,将硬度分为10级,从小到大为:(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正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用标准矿物刻划未知硬度的矿物,便可确定该矿物的硬度。
  • 5、摩西: 词语解释⒈  雕塑。意大利米开朗基罗作于1515年。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陵墓中的雕像。坐在椅子上的先知摩西,双眼怒目而视,双臂青筋暴露,威严雄伟,表现出疾恶如仇的神态。
  • 6、摩尔人: 词语解释⒈  一译“摩洛人”。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马里和尼日尔等国的民族。约202.5万人(1985年)。讲阿拉伯语。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畜牧业,兼在沙漠绿洲种植谷子、椰枣等。
  • 7、摩尔多瓦人: 词语解释⒈  摩尔多瓦的民族。部分分布在乌克兰等国。约316.5万人(1985年)。讲摩尔多瓦语。多信东正教。主要从事农业和工业,手工业发达。
  • 8、摩尔多瓦: 词语解释⒈  东欧内陆国。面积3.37万平方千米。人口435.4万(1993年)。首都基希讷乌。丘陵和河谷平原相间。温带大陆性气候。经济以葡萄等果树种植和食品工业为主。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 9、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词语解释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fú ěr mó sī tàn àn quán jí ]⒈  英国柯南道尔所作侦探小说的总称。其中《血字的研究》,通过助手华生的回忆,叙述福尔摩斯如何侦破一起奇异的凶杀案件;《四签名》描写围绕阿格兰宝物而展开的一场勾心斗角的争斗所引起的惨案。著名的还有《巴斯克维尔的猎犬》、《空屋》、《恐怖谷》等。
  • 10、宝顶山摩崖造像: 在四川省大足县东北宝顶山。以大佛湾、小佛湾为中心,包括广大山、龙潭、松林坡共十三处山岩。始建于南宋淳熙至淳fe7a年间,造像万余躯。有六道轮回、华严三圣、孔雀明王经变、千手观音像等巨型雕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1、钵昙摩罗伽大宝:指红宝石。
  • 12、摩斯: 词语解释⒈  英文mousse的音译。喷雾化妆品。能使头发光亮柔润和固定发型。在气体容器内除喷射剂液化气体外,再加入能在液化气内稳定配伍的润发、固发原料,如油、酯、醇、酮等。
  • 13、爱斯基摩: 北极地区的土著民族,自称因纽特人。分布北美洲、格林兰、阿拉斯加东北部等北极沿海地区。身材短小,黄色皮肤,面圆无须,颧骨突出,唇厚,性和平。操爱斯基摩语,信仰万物有灵和萨满教,部分信仰基督新教和天主教。穿兽皮,居兽皮幕中,冬则凿雪窟为居。多养狗以驾驶雪橇。
  • 14、药师护摩: 又作七坛御修法、七佛药师法。即日本台密以七佛药师为本尊,为息灾、增益所修之秘法。
  • 15、断末摩: ‘末摩’是梵语marman的音译。
  • 16、周摩:贴近;迫近。
  • 17、云摩:形容其多如云﹐一个接着一个。
  • 18、相摩: 1.亦作"相靡"。亦作"相磨"。 2.互相摩擦。 3.互相切磋。
  • 19、三摩: 1.三昧。 2.奥妙。
  • 20、思摩: 1.竹名。
  • 21、切摩: 犹切磨。切磋相正。 磨擦。
  • 22、过摩:切磋琢磨。
  • 23、志摩的诗:诗集。徐志摩作。1925年出版。收诗五十五首。作品抒发了诗人的理想和热情,也流露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形式活泼,节奏明快,注重音乐的美和诗句的格律化。其中名篇有《雪花的快乐》、《为要寻一颗明星》、《沙扬娜拉》等。 
  • 24、科摩罗:科摩罗联盟(法语:Union des Comores;阿拉伯语:الاتّحاد القمريّ‎),被称月亮之国、香料之国,是非洲一个位于印度洋上的岛国,位于非洲东侧莫桑比克海峡北端入口处,东、西距马达加斯加和莫桑比克各约300公里。
  • 25、斯摩奇: 巨鹏中最古老庞大的存在。
  • 拼音mó,mā
  • 注音ㄇㄛˊ,ㄇㄚ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YSSR
  • 五行

基本释义

mó动词(1) (形声。从手,麻声。本义:摩擦,磨蹭)(2) 同本义摩,研也。——《说文》刮摩之工。——《考工记》鎋击摩车而相过。——《战国策·齐策》人肩摩。——《战国策·秦策》濯手以摩之,去其皱。——《礼记·内则》(3) 又如:摩戛(摩擦。也作磨戛);摩厉(磨物使锐。引申有磨炼、钻研的意思);摩肩接毂(肩挨着肩,车子擦着车子);摩肩(肩挨着肩);摩拭(揩擦)(4) 迫近,接近(5) 又如:摩近(接近);摩垒(迫近敌垒);摩霄(接近云天,冲天)(6) 通“磨”。磨砺阴阳相摩,天地相荡。——《礼记·乐记》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易·系辞上》(7) 通“磨”。磨炼反己而不穷,循古而不摩。——《庄子·徐无鬼》(8) 通“磨”。磨灭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汉书·司马迁传》(9) 又如:摩牙(磨其牙使之锐利);摩灭(磨损消灭,消亡);摩砻(犹磨光)(10) 切磋;研究刚柔相摩。——《易·系辞上》相观而善之谓摩。——《礼记·学记》(11) 又如:观摩(观看成绩,交流经验,互相学习);摩切(切磋琢磨);摩研(切磋研究);摩拟(比拟研究)(12) 抚摸摩顶受戒。——《西游记》(13) 又如:摩拊(抚摩;安抚);摩捋(顺手抚摩);摩触(抚摩;摸索);摩按(按摩)(14) 另见māmā暂无详细释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