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昏的词语

  • 1、昏古七: 就是“昏过去二十次了好么”。
  • 2、昏倒: 失去意识而瘫倒。
  • 3、血色黄昏: 一般是指黄昏像被血染色了一样,一般形容壮阔的悲景。
  • 4、智以利昏:依靠钱财争权夺利,互相排挤。
  • 5、黄昏之鸟: 是一种生活在中生代的鸟,现已灭绝。
  • 6、假性昏迷: 意识并非真正丧失,但不能表达和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
  • 7、欲令智昏:因贪心太大而失去理智,把什么都忘了。出自《红楼梦》。
  • 8、金色黄昏: 形容黄昏时分被金黄的光辉照耀或者形容人生的晚年,在经过早晨的蓬勃生机、中午的沧海桑田之后在金红色的阳光中的恬静祥和。
  • 9、昏天地暗:指天地间理所应当、无可非议的道理。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
  • 10、色令智昏: 令:使;智:理智;昏:昏乱,神智不清。因贪图美色而失去理智,把什么都忘了。
  • 11、昏昏暗暗: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昏昏暗暗,灵前灯火失光明;惨惨幽幽,壁上纸钱飞散乱。” 月亮在黑白相间的云彩里游移,大地上~。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6章
  • 12、以其昏昏: "昏昏:模糊,糊涂。
  • 13、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词语解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yǐ qí hūn hūn,shǐ rén zhāo zhāo ]⒈  用自己模模糊楜的认识,想要使别人明白。引证解释⒈  用自己模模糊楜的认识,想要使别人明白。引《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至遇法律关係之问题起,则不惟不知所以解释,即其模棱两可之説,亦軼出於范围,是真所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也。”国语辞典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yǐ qí hūn hūn shǐ rén zhāo zhāo ]⒈  昏昏,愚昧无知。昭昭,明晓通达。全句指用自己的蒙昧无知,去指导人,想要使人明白通达。引《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 14、一昏: 犹言一晚。 犹成婚。昏,“婚 ”的古字。
  • 15、夜昏:天刚黑的时候。
  • 16、雨昏: 1.阴雨时昏暗的天色。
  • 17、天昏地暗: 天昏地暗,天昏地黑tiānhūn-dì’àn,tiānhūn-dìhēi (1) 天地一片昏黑。常用以形容风霾、雷雨时的自然景象 例 只见天昏地黑,日月无光 英 a murky sky over a dark earth;dark around (2) 指天色晚 例 妖魔支着长枪道:“悟空,你住了。天昏地暗,不是个赌斗之时。”——《西游记》 英 It's getting dark (3) 非常利害 例 这场恶战,直杀得天昏地暗,山岳动摇。——《荡寇志》 英 terribly;fiercely;very (4) 比喻社会黑暗腐败 例 一条街代表租界,一条街代表中国城,前者是清洁,美丽,有秩序;后者是污浊,混乱,天昏地暗。——老舍《二马》 英 rotten and dark
  • 18、神昏意乱:神:精神;意:心意。神志昏沉,心意烦乱
  • 19、礼失则昏:失去礼义就必然导致昏乱。
  • 20、老眼昏花:指老年人的眼力差,亦指人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弱。
  • 21、羣昏: 词语解释⒈  佛教语。谓昏然无知的众生。
  • 22、昏晩: 词语解释⒈  傍晚;夜晚。
  • 23、黄昏: 黄昏huánghūn (1) 日落以后至天还没有完全黑的这段时间 例 奄奄黄昏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例 渐黄昏清角吹寒。——宋·姜夔《扬州慢》 英 evenfall;dusk (2) 见“傍晚” 英 evening
  • 24、昏暗: 昏暗hūn’àn (1) 光线微弱;暗 例 昏暗的灯光 英 dim;dusky (2) 昏庸愚昧 英 muddled;confused
  • 25、发昏: 发昏fāhūn (1) 迷糊;神智不清 例 大风吹得头发昏 英 feel giddy;feel dizzy (2) 使思想或精神不稳定 例 这场灾难使她发昏 英 lose one’s head
  • 拼音hūn
  • 注音ㄏㄨㄣ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QAJF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会意。从日,从氐(dǐ)省。“氐”是下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本义:黄昏) 同本义昏,日冥也。——《说文》日至于虞渊,是为黄昏。——《淮南子·天文训》昏以为期。——《诗·陈风·东门之杨》与曛黄以为期。——《楚辞·思美人》在昼犹昏。——吴均《与朱元思书》昏晨之往来。——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风雨晨昏。——清· 袁枚《祭妹文》(2) 又如:昏旦(黄昏和早上);昏晚(天刚黑);昏黄(暮色,天色暗淡)形容词(1) 引申为昏暗;无光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过午已昏。——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2) 又如:昏邓(昏暗的样子);昏邓邓(昏澄澄、昏昏瞪瞪。形容昏暗);昏曚(昏暗模糊);昏昏(昏暗;阴暗)(3) 目不明;昏花 。如:昏困(昏倦。头脑昏沉,精神倦怠);昏坎(昏花,模糊);昏腾(头昏眼花或头脑晕转)(4) 昏聩;糊涂昏迷不恭。——《书·大禹漠》我独若昏。——《老子》远我昏乎?——《庄子·在宥》昏微遵迹。——《楚辞·天问》不昏乎其所已知,而昏乎其所未知。——《吕氏春秋·有度》重昏而终身。——《楚辞·屈原·涉江》伪孽昏狡。——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以昏气出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幽暗昏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5) 又如:昏眊(糊涂而年老);昏耄(年老胡涂);昏瞀(神志不清;缺乏分辨能力);昏愚(糊涂而愚蠢)(6) 世道混乱、黑暗昏椓靡共。——《诗·大雅·召》(7) 又如:昏世(黑暗腐败的时代);昏敝(政治黑暗腐败)(8) 斑驳难辨看那山门时,上有一面朱红牌额,内有四个金个,都昏了,写着“瓦罐之寺”。——《水浒传》动词(1) 昏迷;失去知觉昏到于地。——《儒林外史》(2) 又如:昏晕(昏迷)(3) 婚礼宴尔新昏。——《诗·邶风·谷风》昏姻之故。——《诗·小雅·我行其野》昏礼者,将合姓之好,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礼记·昏义》如旧昏媾。——《左传·隐公十一年》为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姻亚。——《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妻父曰昏。”(4) 又如:昏姻(婚姻);昏第(古代行冠礼、婚礼的地方。又作婚第);昏媾(婚姻,结亲)(5) 惑乱;迷惑下民昏垫。——《书·皋陶谟》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天昏。——《左传·昭公十九年》。注:短折曰矢,未名曰昏。君子失心,鲜不夭昏。——《国语·晋语》。注:昏,狂荒之疾。蟊贼内讧,昏椓靡共。——《诗·大雅·召》。《笺》云:昏椓皆奄人也。昏于小利。——《吕氏春秋·诬徒》先生之老与昏与?——《吕氏春秋·贵直》僮昏不可使谋。——《国语·晋语四》(6) 出生后尚未命名而死,夭折,早死 。如:昏札(夭亡,夭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