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末的词语
- 1、语末:主要想表达的是不想再说话了或者是这句话即将讲完时。
- 2、时至夏末: 到了秋初夏末。
- 3、春末:青年网络作家。
- 4、空气末日: 空气污染很严重,感觉世界末日就要来临。
- 5、周末手术: 一些患者担心临近周末没医生,一些择期手术的病人便扎堆周一、周二做手术,结果耽误工作不说家属还要请假照料,一些医院推出周末手术,为这类病人提供便利,医生也建议市民改变就医习惯,医院周末一样会安排医生不必担心。
- 6、明末:17世纪中叶推翻明朝的农民起义。1627年,陕西王二聚众起义,各地纷纷响应。1633年,起义军进入中原。李自成、张献忠部逐渐成为起义军主力。1638年,起义军连遭失利。1640年,李自成入河南,提出“均田免赋”口号,两年后达百万之众。1643年进取西安,次年建立大顺政权,攻入北京,推翻明朝。张献忠取得四川,建立大西政权。明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迎战失利,退出北京。1645年,李自成被杀。次年,张献忠败死。余部转入联明抗清斗争。
- 7、末独儿: 排列队伍中的最后一个。
- 8、末帝:“末”,意即最后;“帝”通常指的是帝王。此词汇一般在中国这个封建历史悠久的国家惯用。一般可以理解为“亡朝之君”,即为一个朝代的最后一个君王,为国家的葬送者,含有贬义的意思。
- 9、世界末日: 地球毁灭之日。这一词由玛雅人曾经的预言——2012年世界末日,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 10、末五子: 明代“后七子”文学复古运动中五位文学家的并称。
- 11、从末谋面: 从来没有见过。
- 12、舍本问末: 《战国策·齐策四》
- 13、枝末无明:枝末无明即从根本无明中,生起更为粗显之种种烦恼。
- 14、生之微末: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
- 15、忘本逐末:损本逐末 sǔnběn-zhúmò 犹“舍本逐末”。谓抛弃根本,专在枝节上用功夫。
- 16、见端知末:看到事物的端倪。
- 17、毫末之差:指由于微小的失误而造成巨大的差错。
- 18、终末: 最后
- 19、原本穷末: 《管子·小匡》:“设象以为民纪、式美以相应,比缀以书,原本穷末。” 【词目】原本穷末【读音】yuán běn qióng mò【释义】原本:探求根源;穷末:寻究到尽头。追溯事物的由来。【出处】《管子·小匡》:“设象以为民纪、式美以相应,比缀以书,原本穷末。”
- 20、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王肃注:“札,拔也;寻,用者也。” 《金人铭》曰:‘涓涓不壅,将为江河,~。’古人所见远矣。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成语:毫末不札,将寻斧柯发音:háomòbùzhā,jiāngxúnfǔkē释义: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酿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难。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王肃注:“札,拔也;寻,用者也。”示例:《金人铭》曰:‘涓涓不壅,将为江河;~。’古人所见远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 21、末日黄花:形容人或事物即将消逝或失去光彩。
- 22、粉末电线:粉末电线能承受住夏天风暴袭击,冬天冰雪的垂重压,不怕海风的潮气及盐分侵蚀且因其重量轻可增大两根电杆的距离减少立杆。
- 23、细末:细心谨慎。
- 24、英雄末路:英雄到了无路可走地步
- 25、夏末将至: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 拼音mò
- 注音ㄇㄛˋ
- 笔划5
- 繁体末
- 五笔GSI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名词(1) (指事。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2) 同本义末,木上曰末。——《说文》不揣其本,而齐其末。——《孟子》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淮南子·地形》末大必折。——《左传·哀公十一年》(3) 又如:末大(树木枝端粗大。喻部属势力强大);末大必折(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末杪(末尾);末梢(末尾;最后)(4) 泛指物的末端、末尾元首末要。——《周书·武顺》风淫末疾。——《左传·昭公元年》。注:“四肢也。”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非特其末见而已。强弩之末。——《资治通鉴》左手执卷末。——明· 魏学洢《核舟记》(5) 又如:末大不掉(犹尾大不掉。比喻部属势力强大,难以驾驭);末岁(岁末);末冬(冬末);末秋(秋末);末春(春末)(6) 古代称农为本,反本为末,即工商业末技游食之民。——汉· 贾谊《论积贮疏》。注:(末伎。古指工商业不值得重视的技能,游食,不劳而食)(7) 又如:末民(古称从事工商业的人);末产(手工业、商业);末作(古代指工商业);末利(古代指工商业);末生(末业。指工商业)(8) 传统戏曲角色名。主要扮演中年男子杂剧有正末、副末之名。——焦循《剧说》(9) 末期;晚年武王末受命。——《礼记·中庸》申末酉初。——《广东军务记》崇祯末。——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10) 又如:末尾三梢(收场,结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他三月末回来;末限(最后期限);末垂(最后的时日)(11) 细的粉末丝末。——《荀子·礼论》(12) 又如:茶叶末;粉笔末;面色末;药末(13) 蓋在车轼上遮蔽风尘的帷席寝兕、持虎、蛟韅、丝末、弥龙,所以养威也。——《荀子·礼论》(14) 姓形容词(1) 卑微志末也。——《后汉书·象上传》(2) 又如:末志(卑微的志向);末臣(地位低贱之臣);末官(卑小的官);末陋(卑微鄙陋);末位(卑微的职位);末皂(卑贱的隶役);末品(卑官)(3) 低级末流。——《后汉书·班彪传》。注:“犹下流也。”(4) 又如:末弁(低级武官);末列(犹下位。多用作谦词);末底(最底下);末俗(末世的习俗,低下的习俗)(5) 微不足道末之卜也。——《礼记·檀弓》。注:“微也。”(6) 又如:末事(微不足道的小事);末行(微不足道的行为);末用(无足轻重之物);末务(小事,无关紧要的事);末务(小事,无关紧要的事)(7) 细,小浅智之所争,则末矣。——《吕氏春秋·精喻》(8) 又如:末务(小事,无关紧要的事);末操(小节);末派(水的支流或下游)(9) 肤浅末学肤受。——张衡《东京赋》(10) 又如:末学(浅薄的学者;肤浅无本之学);末议(谦称自己的议论或意见);末说(肤浅无本之说)(11) 非根本,次要 。如:末务(非根本的事。世俗琐事);末法(不能治本的法术)动词通“瀎”。抹拭三数叔鱼之恶,不为末减。——《左传·昭公十四年》 [查看更多]
M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