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次的词语
- 1、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和修正后的《党章》。指出,为了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会。
- 2、高端大气上档次:2013年开始流行的一句网络用语,形容事物有品味,有档次,偶尔也做反讽使用。
- 3、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大会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地位,指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制定了开展群众运动的计划。为群众斗争的新高涨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
- 4、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新党章。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次大会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 5、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举行。大会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瞿秋白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指出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现阶段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并指出党在当时的总任务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这次大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 6、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和新党章。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次大会是党的七大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一次会议,它所制订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为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胜利奠定基础。
- 7、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大会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低纲领即中国现阶段的革命任务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即“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次大会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 8、多次:屡次,数次,许多次,至少三次及以上。
- 9、数次:多次,数量词。
- 10、杂次: 1.错杂编排。
- 11、次要市场:买主意外对商品的需求构成的市场
- 12、职次: 1.犹职位。 2.犹任上。指任职之处。
- 13、次密接: 次密接是指:密切接触者与病例发病前5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5天至被隔离管理前这段时间内的第一次接触开始,至该密切接触者被隔离管理前,与密切接触者有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 14、计息次数:投资项目从开始投入资金到项目的寿命周期终结为止的整个期限,计算利息的次数,通常以“年”为单位。
- 15、二次对价:对价本义:指当事人一方在获得某种利益时,必须给付对方相应的代价。对价引申:是一方被赋予的某种权利、利益、好处、或利润,或是另一方承担的容忍、损害、损失或责任。
- 16、二次反应:二次反应是指一次反应生成物进一步反应。
- 17、次价力: 分子内分子间非键合原子间作用力。
- 18、次声波: 低于人能听到的最低频(20赫)的声波。次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衰减很小,可用来预测风暴、地震和探矿等。
- 19、次生林:次生林即植物群落从次生裸地发生,通过一系列次生演替阶段所形成的森林。
- 20、次生:第二次生成,间接造成;派生。
- 21、次经:次经(又称为次正经,Deuterocanonical Books,区别于“首正经”,Protocanonical Books;这个名称是宗教改革以后才出现的1,新教习惯追随教父耶柔米称这一部分书卷为Apocrypha2, 即隐藏、隐密的意思。
- 22、次年:次年的意思是第二年。即来年,是以指定的时间点为坐标,就是该时间点所在自然年度的下一个自然年度。“次年”相对的是上下文交代的时间点,
- 23、次常用字:指中文中较不常用,但仍然会用到的字。
- 24、波次:播种式分拣是以汇总了多份订单的一个批次为单位进行分拣作业的,业内通常将这个作业的批次称为“波次”。
- 25、退而求其次:1.得不到最好的,只有要相对好一些的了。 2.凡事若不能要求到极致,只有在次一级处,寻求满足。
- 拼音cì
- 注音ㄘˋ
- 笔划6
- 繁体次
- 五笔UQWY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欠,二声。本义:临时驻扎和住宿)(2) 同本义次,舍也。——《礼记·檀弓上》注楚师伐 郑, 次于 鱼陵。——《左传·襄公十八年》泰伯素服郊次。——《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王次于 河朔。——《书·泰誓中》(3) 指行军在一处停留三宿以上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资治通鉴》(4) 又如:次止(驻止;止宿)形容词(1) 第二,居其次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孙子·谋攻》(2) 又如:次从(然后;接着);次后(以后;续后);次早(第二天早上)(3) 副,贰 。如:次车(副车);次介(副使);次相(副丞相)(4) 属于质量差的 。如:次品名词(1) 顺序,等第陈胜、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史记·陈涉世家》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资治通鉴》(2) 又如:二次曲线;次序(依次排列的顺序);次第(顺序,次序)(3) 按物体的地位或事件的先后作出的排列 。如:圆锥是二次曲线(4) ∶表示行动的回数历险数次,遂达峰顶。——《徐霞客游记》(5) 又如:我回去过三次;一次就借了五十块钱(6) 旅行时停留的处所 。如:旅次 [查看更多]
C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