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氂的词语

  • 1、豪氂之差,将致千里: 谓极细微之差错,结果将造成很大的错误。豪,通“毫”。《晋书·陶侃传》:“然某等区区,实恐理失於内,事败於外,豪氂之差,将致千里,使荆 蛮乖离,西嵎不守,脣亡齿寒,侵逼无限也。”
  • 2、差之毫氂,失之千里: 1.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2.牦﹐亦作"厘"。
  • 3、豪氂不伐,将用斧柯: 见“豪末不掇,将成斧柯”。
  • 4、丝氂:犹毫厘。形容微细。氂,通“ 釐 ”。《三国志·吴志·华覈传》:“毖挹清露,沐浴凯风,效无丝氂,负闕山崇。”
  • 5、毛氂: 1.兽毛。 2.同"毛厘"。
  • 6、长氂:旄牛身上的长毛。
  • 7、马氂:马尾。 《淮南子·说山训》:“割而舍之,鏌邪不断肉;执而不释,马氂截玉。” 高诱 注:“氂,马尾也。”
  • 8、结氂:亦作'结牦'。用羽毛编织饰物。
  • 9、氂虱: 1.喻极细微之物。语本《列子.汤问》:"昌(纪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
  • 10、氂缨:以毛做成的帽带。古时大臣犯罪时用之,以示自请罪谴。《汉书·贾谊传》:“﹝大臣﹞闻谴何则白冠氂缨,盘水加剑,造请室而请辠耳,上不执缚係引而行也。” 颜师古 注引 郑氏 曰:“以毛作缨。白冠,丧服也。”《晋书·束晳传》:“主无骄肆之怒,臣无氂缨之请。” 唐陈鸿 《长恨歌传》:“ 国忠 奉氂缨盘水,死於道周。”
  • 11、氂牛: 牦牛máoniú (1) 产于西藏的一种大型的野牛或家畜牛;在其背部有短而光滑的毛,在其胸部、体侧、四肢和尾部则有长而卷曲的毛。野牛的毛色黑褐,肩高可达2米,体重可达600公斤 英 yak
  • 12、翦氂簂: 古代贵族妇女的一种首饰。
  • 13、氂蔮:氂,同“牦”;蔮,同“帼”。
  • 拼音máo
  • 注音ㄇㄠˊ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FITN

基本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