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汗的词语
- 76、浩汗: 1.水盛大貌。 2.形容广大繁多。
- 77、颢汗:广博浩大貌。
- 78、红汗:妇女的汗。因妇女面上施胭脂,流汗则与之俱下,其色红,故曰红汗。中医学症候名。外感热病过程中见鼻衄,其热随衄而解,犹汗出而热解,故称红汗。
- 79、石汗:因空气湿度大而凝聚在石上的水珠。
- 80、佛汗:传说北魏洛阳平等寺外涂金铜佛像,每当国家将有事变时,辄遍体皆湿。时人称为"佛汗"。
- 81、白汗: 1.因劳累﹑惶恐﹑紧张而流的汗;虚汗。
- 82、愧汗无地:惭愧得流汗,无地自容。
- 83、浩汗无涯:辽阔广大,没有边际。
- 84、钦察汗国:钦察汗国,一般称为金帐汗国(Golden Horde,1219年-1502年),又称克普恰克汗国、术赤兀鲁思,是大蒙古国的四大汗国之一。
- 85、敛汗丹: 生地3钱,玄参3钱,荆芥1钱,白芥1钱,苏子1钱,五味3分,桑叶7片。
- 86、血汗钱: 比喻经过艰苦地辛勤劳动挣来的钱。亦或同名电影。
- 87、功劳汗马: 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子父全忠不到头,功劳汗马一时休。”
- 88、香汗淋漓: 简单说是女的流了好多汗。把女的汗水称为香汗。
- 89、为之汗颜: 因为某事感到令人出汗。指感到不好意思。惭愧,会觉得对不起别人,或者觉得丢人。
- 90、手足汗出: 手足汗出指手足局部多汗,多因脾胃湿热或气阴两虚所致,常见证候类型有脾胃湿热、脾胃气虚、脾胃阴虚,可相应选择连朴饮、参苓白术散、沙参麦冬汤治疗。
- 91、绣汗巾儿: 经过整理的西河大鼓传统曲目。
- 92、大汗淋漓:形容因运动或体力劳动等导致浑身出了很多汗。
- 93、提剑汗马:指战功。泛指功劳。
- 94、令人汗颜: 因羞愧而汗发于颜面,泛指惭愧。
- 95、濈然汗出: 阳明病的标志性症状之一。
- 96、赧然汗下:意思是脸上发红,额头流汗,形容十分羞愧。
- 97、大汗出: 大量出汗之意。
- 98、察尔汗盐湖:察尔汗盐湖,是中国青海省西部的一个盐湖,与茶卡盐湖齐名,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地跨格尔木市和都兰县,由达布逊湖以及南霍布逊、北霍布逊、涩聂等盐池汇聚而成,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格尔木河、柴达木河等多条内流河注入该湖。
- 99、蒙汗药: 蒙汗药ménghànyào (1) 旧戏曲小说中指能使人暂时失去知觉的药 英 sleeping-draught;sleeping-drug;knock-out drops
- 100、止汗药: 止汗药zhǐhànyào (1) 止汗的药剂 英 anhidrotic
- 拼音hàn,hán
- 注音ㄏㄢˋ,ㄏㄢˊ
- 笔划6
- 繁体汗
- 五笔IFH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hàn名词(1) 可汗,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对其统治者的称号汗,可汗。蕃王称。——《广韵》咸丰四年, 土谢图汗、 车臣汗两部汗、王、公、台吉等请捐助军需,温旨郤之。——《清史稿》(2) 另见hànhán名词(1) (形声。从水,干声。本义:汗腺的分泌物)(2) 由人或高等动物皮肤内腺体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汗,身液也。——《说文》汗者,精气也。——《素问·评热病论》五藏化液心为汗。——《宣明五气篇》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也。——《汉书·刘向传》汗衣,近身受汗垢 之衣也。——《释名·释衣服》汗出浃背。——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3) 又如:汗巾(擦汗用的手巾);汗血(汗与血;流汗流血;汗出如血);汗汪汪(形容汗水多的样子);汗星(细小的汗珠);汗迹(汗水的痕迹)(4) 指青竹被火烤后像出汗一样冒出的水分。亦指以火烤干青竹之水分 。如:汗筒(古人用竹筒书写,竹筒在使用前,先在火上烤出汁,用以防蛀,称为汗筒,也称汗青);汗竹(借指史籍、书册);汗青头白(书成人老)(5) 旧时维吾尔族一些上层男子名字后面所加的称号 。亦作维吾尔族表示女性的称号,用在名字末尾动词(1) 出汗;使出汗汗牛塞屋。——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2) 又如:汗下(汗流下来);汗浸浸(微微出汗的样子);汗溶溶(汗津津);汗脱(出汗失水而虚脱)(3) 另见hán [查看更多]
H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