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涂的词语
- 51、髹涂:犹漆饰。
- 52、幸涂:谓侥幸获益的途径。
- 53、心涂:犹心术。《墨子.非命上》:"昔上世暴王,不忍其耳目之淫,心涂之辟,不顺其亲戚,遂以亡失国家,倾覆社稷。"孙治让间诂引毕沅曰:"涂,犹术。"一说心涂为"心志"之讹。清王念孙《读书杂志.墨子三》。
- 54、嚣涂:犹嚣尘。
- 55、霄涂:高山上的道路。
- 56、向涂:原路。谓来时路。
- 57、显涂:显赫的仕途。涂,同"途"。
- 58、五涂: 亦作“五涂”。 指大小道路。 即五道。
- 59、乌涂: 乌涂wūtu (1) 指饮用的水半温不凉 例 乌涂水不好喝 英 (of water) not hot but not cold (2) 不爽利;不干脆 英 beating about the bush
- 60、洿涂:污泥。
- 61、污涂: 1.亦作"污涂"。 2.泥泞;污泥。
- 62、问涂: 1.亦作"问涂"。 2.询问路径;探索门径。
- 63、畏涂: 1.亦作"畏途"。 2.艰险可怕的道路。 3.指危险可怕的地方。 4.犹苦差。比喻可怕而难办的事情。
- 64、伪涂:犹言邪道。
- 65、危涂: 见“危途 ”。
- 66、王涂: 1.亦作"王途"。 2.犹王道,王政。 3.指天子殿陛。借喻仕途。
- 67、晚涂: 亦作“晚途”。
- 68、土涂: 泥土。
- 69、同涂: 1.同路;同行止。 2.同归,归宿相同。
- 70、通涂: 1.亦作"通途"。 2.畅通的大路。
- 71、擿植索涂:亦作'擿植索涂'。亦作'擿埴索途'。 谓盲人以杖点地摸索道路。常喻暗中求索。
- 72、擿埴索涂:亦作'擿植索涂'。亦作'擿埴索途'。谓盲人以杖点地摸索道路。常喻暗中求索。
- 73、堂涂: 亦作“堂涂”。亦作“堂途”。 亦作:堂涂堂途
- 74、四涂:四途。通向四方之路。
- 75、顺涂:犹沿路。
- 拼音tú
- 注音ㄊㄨˊ
- 笔划10
- 繁体塗
- 五笔IWTY
- 五行水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水,余声。本义:涂水)(2) 同本义(3) 古水名。即今云南省之牛栏江。发源于寻甸,北流至威宁折向西北,至鲁甸县注入金沙江涂,水。出 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 渑。——《说文》(4) 洞涡水支流。在山西省榆次县境(5) 道路。也作“途”出于玉之涂。——《孟子·梁惠王上》乡也混然涂之人也。——《荀子·儒效》涂巷之人也。——《荀子·劝学》故辟门除涂,以迎吾人。——《荀子·王霸》(6) 又如:涂次(路上;途中);涂夫(路人);涂巷(道路;街坊);涂轨(本指车行之道。引申谓路子,途径);涂数(途程);涂迹(轨迹,途径);涂辙(车轮的痕迹);涂道(路途)(7) 十二月。古月名十二月为涂。——《尔雅》(8) “塗”的简化字名词(1) 泥,泥巴塗,泥也。——《广雅》见豕负涂。——《易·睽》厥土惟塗泥。——《书·禹贡》如塗塗附。——《诗·小雅·角弓》冻塗。——《礼记·夏小正》坐于塗炭。——《孟子》(2) 又如:涂车(用泥涂制成而饰以彩色的车子。为古时送葬的明器);涂炭(泥淖和炭灰。喻污浊之地。亦谓污浊)(3) 道路道听塗说。——《论语》遇诸塗。长塗中宿。——司马相如《上林赋》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易·系辞下》立之涂,匠者不顾。——《庄子·逍遥游》明乎坦涂。——《庄子·秋水》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庄子·徐无鬼》(4) 此义又作“途”。又如:涂不拾遗(道不拾遗);涂说(道路传闻之言);涂次(途中停留);涂陌(道路);涂径(道路;路径);涂路(犹道路);涂殚(路走到尽头)(5) 引申指途径;门路国乱者,民多私义;兵弱者,民多私勇。则削国之所以取爵禄者多涂,亡国之所以贱爵轻禄。——《商君书》动词(1) 涂抹;粉刷物品涂明耳目。——《史记·货殖列传》(2) 又如:涂白(在树干上涂抹白涂剂);涂附(在污泥上再涂上污泥。比喻以恶附恶);涂地(涂抹、漫布于地);涂墍(用泥涂抹屋顶或墙壁)(3) 乱写乱画 。如:涂鸦(比喻胡写乱画或书法幼稚);涂乙(改窜文字。抹去称为涂,勾改称为乙。乙是勾改的符号);别在墙上乱涂(4) 使不清楚或模糊 。如:涂掉几个字 [查看更多]
T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