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火的词语

  • 126、香火堂:指供神祭祖的祠堂。
  • 127、香火情:指焚香盟誓之情。古人盟誓,多设香火告神。
  • 128、香火钱:庙宇中向进香信徒收取的费用。
  • 129、香火地:指为奉祀﹑供养用的田地。
  • 130、香火道人:寺庙中照料香火﹑打杂的人。
  • 131、香火不绝: 香火不绝xiānghuǒ-bùjué (1) 谓信神者或祭祀者点燃供奉的香烛不会断绝 例 民间各处,立起个‘虎媒之祠’,若是有婚姻求合的,虔诚祈祷,无有不应,至今黔陕之间,香火不绝。——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英 endless stream of pilgrims (2) 亦作“香火不断”
  • 132、心火:指内心的激动或忿怒等情绪。 中医学指人体的内热。常表现为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口舌生疮等症。中医有心在地为火之说,故称。星名。即心宿。
  • 133、心急如火:意思是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 134、小火轮: 小轮船。
  • 135、行火:用火。
  • 136、新官上任三把火: 1.谓官员新上任﹐总要装腔作势﹐以显威风。亦谓官员刚上任时﹐常要做几件事以表现自己的才干和改革时政的决心﹐过后也就一切如旧。
  • 137、新火: 1.古代钻木取火﹐四季各用不同的木材﹐易季时新取之火称新火。 2.唐宋习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赐百官﹐称为"新火"。
  • 138、性火:佛教语。谓遍布于一切物质现象的火性。与具体的"事火"相对。
  • 139、虚火: 因身体虚弱而产生焦躁或发热的现象。 倚仗别人而取得的虚假的势力。
  • 140、悬火:悬灯。也称提灯。
  • 141、同火:古代兵制,十人共灶同炊,称为"同火"。后泛指共同参加某种组织,从事某种活动者。
  • 142、山火: 山中草木焚烧而燃起的火。包括撂荒、行猎等人为燃起的山火,以及雷电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山火。 指《易》六十四卦中的《贲》卦。因其外卦为艮,内卦为离,卦象为山、火,故名。
  • 143、三个火枪手: 词语解释⒈  旧译《三剑客》。长篇小说。法国大仲马作于1844年。以路易十三统治时期为背景,描写主人公达塔尼昂和他的三个火枪手朋友,为了解救王后,冲破红衣主教黎塞留设下的重重罗网,去伦敦取回王后送给白金汉公爵的首饰。
  • 144、三火: 1.三堆火。 2.燃烧三日夜的炉火。 3.三度被焚烧。 4.即三毒。
  • 145、散火: 1.散发火光。 2.谓团体或组织等解散。
  • 146、实火:中医名词。指邪火盛实的一种病理现象。临床表现为高热﹑狂躁﹑昏瞀﹑抽搐等。随病邪所在脏腑之不同,症状也各不相同。如肝火旺盛,表现为头痛目赤;胃火旺盛,可见牙龈肿痛,大便秘结等。
  • 147、身火: 1.佛教语。指人欲。
  • 148、水火无交: 水火无交shuǐhuǒ-wújiāo (1) 原指为官清廉,无所害于百姓。后多指毫无交往,互不相涉。也说“水米无交” 例 别驾(赵轨时任齐州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请酌一杯水奉饯。——《隋书·赵轨传》 英 have no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 149、水火之中:水火:比喻灾难。灾难困苦之中。
  • 150、水火相济,盐梅相成: 词语解释水火相济,盐梅相成[ shuǐ huǒ xiāng jì,yán méi xiāng ché ]⒈  烹饪赖水火而成,调味兼盐梅而用。喻人之才性虽各异,而可以和衷共济。引证解释⒈  烹饪赖水火而成,调味兼盐梅而用。喻人之才性虽各异,而可以和衷共济。引《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天子置三公、九卿……本欲水火相济,盐梅相成,然后庶绩咸熙,风雨交泰。”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二:“﹝ 太公 伯夷 ﹞念王室之如燬,固欲起而救乱,思冠冕之毁裂,又恐因而阶乱,故水火相济,盐梅相成,各以一事自任。”
  • 拼音huǒ
  • 注音ㄏㄨㄛ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OOOO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2) 同本义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说文》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春秋·元命苞》离为火。——《易·说卦》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左传·昭公九年》火,日气也。——《论衡·诘术》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公羊传·襄公九年》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令药熔。(3) 又如:火链(旧时打火用的火力);火厝(火葬);火筒(烟筒);火火烛烛(火势很大);火厄(火灾);火备(防火设施)(4) 火灾;发生火灾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5) 又如:火兵(负责救火的兵);火事(失火事故);火殃(古时指预兆火灾的天象);火所(发生火灾的地方)(6) 灯火,指灯烛或火把江船火独明。——唐· 杜甫《春夜喜雨》拥火以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火且尽。火尚足以明。(7) 又如:火鼓(火炬和战鼓);渔火;火燎(竹烛;火炬)(8) 光芒 。如:火眸(火眼金睛)(9) 热;热气 。如:火杂杂(形容非常热);火流(形容酷热);火风(炎热的风)(10) 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的五个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之一。如:火欲殂(指汉朝将亡。因古代用五行生克来讲朝代兴亡替代的道理);火位(五行中火行的方位)(11) 中国古代兵制单位, 十人为 “火”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12) 火星之简称。又名大火 。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七月流火。——《诗·豳风·七月》大火谓之大辰。——《尔雅·释天》。按:“东方之宿三星,中一星色赤而大,故命之曰火。”火为口舌之象。——《论衡·言毒》(13) 又如: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火角(火星芒角);火官(古时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火房(火星的分野)(14) 指枪炮弹药 。如:军火(15) 比喻战争 。如:交火;开火;停火(16) ∶指阳性、热性一类的物象或亢进的状态 。如:上火,败火(17) 古时通“伙” 。如:火家(伙计帮工);同火;合火;一火贼;火计(火家。伙计);火仓(伙食)动词(1) 焚烧;烧毁火,燬也。——《说文》火,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释名·释天》(2) 又如:火人(以火烧人);火库(焚烧敌方兵库);火队(焚烧敌方队伍,以乱其行阵);火积(焚烧敌方的储备)(3) 用火烧物使熟 。如:火灶(烧火做饭的设备。多以砖坯砌成)(4) 生气 。如:他火了;火冒(发火;生气);火剌剌(发火忿怒的样子)形容词(1) 形容像火那样的颜色,一般指红色的朱鳞火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2) 又如:火云(红云);火采(红光);火狐;火旆(红色的旌旗);火树(形容开满红花的树)(3) 紧急 。如:火匝匝(火杂杂。形容紧张、急迫);火崩崩(形容十分紧急);火签(差役办理紧急公务的凭证);火牌兵符(最紧急的命令;通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