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牀的词语
- 1、押牀:牢狱中刑械之一。俗称编床。
- 2、踏牀: 1.见"踏床"。
- 3、榻牀: 供坐卧的矮床
- 4、饭牀:供吃饭用的几案。《古尊宿语录·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垂示代语》:“因斋时打帐座一下云:‘这箇喫。’又打饭牀一下云:‘这箇不喫。’” 元无名氏 《冻苏秦》第三折:“放下一张饭牀,上面都没摆当。”
- 5、胡牀: 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 6、木牀:木制的床榻。
- 7、尘牀:尘榻。唐白居易 《秋夕》诗:“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牀。”
- 8、坐牀: 见"坐牀撒帐"。
- 9、对牀:两人对床而卧。喻相聚的欢乐。 唐韦应物 《示全真元常》诗:“寧知风雪夜,復此对牀眠。” 宋陆游 《访僧支提寺》诗:“共夜不知红烛短,对牀空嘆白云深。” 金元好问 《寄答景元兄》诗:“故人相念不相忘,频著书来约对牀。” 郁达夫 《寄养吾二兄》诗:“来岁秋风思返棹,对牀应得话沉沦。”
- 10、凌牀:亦作“凌床 ”。冰床。 宋沉括 《梦溪笔谈·讥谑》:“ 信安 、 沧 、 景 之间,多蚊虻……郊行不敢乘马。马为蚊虻所毒,则狂逸不可制。行人以独轮小车,马鞍蒙之以乘,谓之木马。挽车者皆衣韦袴。冬月作小坐牀,冰上拽之,谓之凌牀。” 宋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冬月载蒲苇,悉用凌床,官员亦乘之。”参见“冰牀 ”。
- 11、轒牀:轒辒的别称。
- 12、虬牀:龙床。 旧称皇帝的床榻。 唐王勃 《乾元殿颂序》:“调六气於虬牀之下,坐圭臺而清俯仰。” 蒋清翊 注:“御榻以龙为饰,故曰虬牀。”
- 13、交牀:胡床的别称,一种有靠背﹑能折叠的坐具。
- 14、欹牀: 古代的一种卧具。
- 15、虺牀: 1.植物名。蛇床的别名。
- 16、笛牀:指笛子。
- 17、食牀:食桌。
- 18、连牀:1. 并榻或同床而卧。多形容情谊笃厚。 唐白居易 《奉送三兄》诗:“ 杭州 暮醉连牀卧, 吴郡 春游并马行。” 明刘基 《寄赠怀渭上人》诗:“连床咲语到晨鸡,走笔赠言何欵悃。” 明陈汝元 《金莲记·同梦》:“情深大被,谊篤连牀。既欲谭心,还须抵足。”《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今夜就在这店里权住一宵,和你连牀谈谈。” 2. 表示男女同床媾合。《东周列国志》第五二回:“我等三人,随身俱有质证,异日同往 株林 ,可作连牀大会矣!” 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章阿端》:“生喜,禁女勿去,留与连牀。”
- 19、笏牀:《旧唐书.崔神庆传》:"开元中﹐神庆子琳等皆至大官﹐群从数十人﹐趋奏省闼。每岁时家宴﹐组佩辉映﹐以一榻置笏﹐重迭于其上。"后因以"笏床"为子孙多作显官的典故。
- 20、南牀: 侍御史食坐之南所设的床榻。
- 21、空牀: 独宿的卧具。亦比喻无偶独居。
- 22、笔牀:亦作“笔床 ”。 卧置毛笔的器具。 南朝陈徐陵 《<玉台新咏>序》:“翡翠笔牀,无时离手。” 唐岑参 《山房春事》诗之一:“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牀。” 清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亭中棐几湘帘,笔床砚匣,位置楚楚。”
- 23、冲牀:用冲压方法使金属板成形或在金属板上打眼的加工机器。
- 24、支牀: 1.支撑在床上。 2.语出《史记.龟策列传》。后用作典故。
- 25、半牀:亦作"半床"。
C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