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牵的词语
- 1、牵黄臂苍: 词语解释⒈ 牵:领着;黄:指狗;苍:指鹰。牵着狗,带着鹰。比喻不务正业,沉湎于游猎玩乐之中。
- 2、牵四挂五: 词语解释⒈ 牵:牵扯,连带。指许多人或事互相牵连,关系复杂。
- 3、千里姻缘一线牵: 谓夫妻婚配是命中注定,由月下老人暗中用一红线牵连而成。语出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
- 4、千里姻缘使线牵: 谓夫妻婚配是命中注定,由月下老人暗中用一红线牵连而成。语出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
- 5、牵一发而动全身: 牵一发而动全身qiān yī fà ér dòng quánshēn (1) 比喻细小的局部被牵动,整个局势都会受影响 英 a slight more in one part may affect the situation as a whole
- 6、梦绕魂牵:魂牵梦萦形容十分挂念、思念的样子。
- 7、利锁名牵:名缰利锁 míngjiāng-lìsuǒ 像缰绳和锁链一样把人束缚住的名和利
- 8、福业相牵:佛教语。指布施行善﹑慈悲利生等造福的功德。
- 9、冤牵:犹冤孽。
- 10、右牵:《礼记.曲礼上》:"效马效羊者右牵之。"孔颖达疏:"马羊多力,人右手亦有力,故用右手牵掣之也。"后因以"右牵"指进献马﹑羊之礼。
- 11、萦牵:旋绕牵挂。
- 12、引牵:牵引扶持。
- 13、意惹情牵: 谓感情被触发而挂念不已。形容情意缠绵。
- 14、一牵: 表数量。用于牛、羊、猪等牲畜。
- 15、效牵: 谓进献马、羊、犬等物。语本《礼记•曲礼上》:“效马效羊者右牵之,效犬者左牵之”。
- 16、饩牵: 1.指猪牛羊等牲畜。泛指粮﹑肉等食品。 2.指馈赠的牲畜。
- 17、挽牵:牵引;拉纤。
- 18、通牵:犹通扯。
- 19、飧牵: 1.亦作"飧牵"。 2.熟食和牲口。一说为牢礼的一种。
- 20、牲牵:指牛﹑羊﹑豕。因可牵行,故称。语本《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唯是脯资饩牵竭矣。"杜预注:"牵谓牛羊豕。"孔颖达疏:"牛﹑羊﹑豕可牵行,故云牵谓牛羊豕。"
- 21、龙牵: 即靷。引车前行的革带。一端系于马颈的皮套上,一端系于车轴之上。 南朝·梁·任昉《奏弹刘整》:“婢采音偷车栏、夹杖、龙牵。”后用为窃物之典。
- 22、连牵: 1.接连不断;连续。 2.方言。常和否定副词"勿"连用,置于动词之后,表示不行﹑不成。
- 23、利绾名牵: 1.亦作"利绾名牵"。 2.谓为名利所诱惑羁绊。
- 24、拘牵: 拘牵jūqiān (1) 束缚;牵制 英 tie, bind up
- 25、追牵: 1.牵手相随。指同游。 2.犹追逼。
- 拼音qiān
- 注音ㄑㄧㄢ
- 笔划9
- 繁体牽
- 五笔DPRH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牛,“冖”象牵牛的绳,玄声。本义:牵牛)(2) 同本义。引申为牵拉牵,引前也。——《说文》牵,引也。——《广雅》飱牵。——《周礼·宰夫》。司农注:“牲牢可牵而行者。”与其牵傍。——《周礼·牛人》。注:“牵傍,在辕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牵,居其傍曰傍。”牵牛悔亡。——《易·夬》牵牛而过堂下者。——《孟子·梁惠王上》牵衣顿足拦道哭。——唐· 杜甫《兵车行》回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攀草牵棘。——《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3) 又如:牵笼(拉扯);牵红(牵巾。新郎新娘拜堂后,以两家红巾绾同心结,各牵一端而行);牵扭(拉住);牵役(谓被拉去从事劳役);牵拖(拖拉。形容行动困难);牵拉(牵引拉住)(4) 牵制令出不行谓之牵。——《管子·法法》牵于俗而芜秽。——《楚辞·招魂》此牵乎天者也。——张衡《西京赋》。注:“犹系也。”(5) 又如:牵笼(牵制束缚);牵肘(从旁牵制);牵物(为外物所牵制);牵挽(牵制);牵缀(犹牵制)(6) 牵连;牵累道而弗牵则和。——《礼记·学记》。疏:“谓牵偪。”牵复吉。——《易·小畜》。疏:“谓牵连。”(7) 又如:牵枝带梗(牵连;牵带);牵惹(牵连);牵及(牵连;关系到);牵染(牵累,株连);牵率(株连;拖累)(8) 牵强 。如:牵书搭俗(牵强附会);牵附(牵强附会);牵率(牵强附会);牵裂(牵强割裂)(9) 拘泥不牵于执。——《吕氏春秋·离俗》。注:“拘也。”(10) 又如:牵文(谓拘泥于字面);牵拘(拘泥;拘束);牵俗(拘泥于习俗)(11) 蔓延 。如:牵蔓(蔓延);牵漫(蔓延满布);牵绵(牵延连绵)名词指可牵走的牲畜如牛羊猪等脯资饩牵竭。——《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查看更多]
Q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