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的的词语

  • 1、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列宁作于1916年1-6月。分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经济特征和基本矛盾,揭示了帝国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批判了德国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任务。
  • 2、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列宁作于1919年10月。分析了无产阶级专政时期,即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经济、政治和阶级关系的特点。指出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是资本主义、小商品生产和共产主义,基本阶级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政治上仍有阶级和阶级斗争,并要改组整个社会经济。
  • 3、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比喻提出多次要求或者要求强烈的单位或下属能得到更多的照顾。
  • 4、一种很新的: “一种很新的××”出自短视频平台的音乐评论区,最初用来表达对作品中融合过多音乐元素的无法理解,现广泛用于调侃某些不可思议的事物、超出常规的行为。“一种很新的××”可以表达一种不理解、不欣赏的态度,含有一种委婉的批评意味;但有时也仅仅强调事物、情况的新变化、新发展,作为各种领域的新闻讲解开头语,吸引大家的注意。
  • 5、乌尔宾诺的维纳斯:这幅和《沉睡的维纳斯》可谓姊妹之作。
  • 6、首生的: 许多弟兄中作长子。
  • 7、説的比唱的还好听: 谓说的话虽然动听,但都是骗人的空话。林予 谢树《咆哮的松花江》第三五章:“真是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前些日子朝你家串换点苞米面,不但不借给,大姐还在背地说三道四,把我们好顿编排。”
  • 8、我真的栓Q: 栓Q是通过英文短语“thankyou”的读音空耳衍生,多数被拿来当做口头禅,具体用法为:我真的拴q。英文的本意是感谢但由于人在特别无语的时候有“我真的会谢了”这种阴阳怪气的语调,所以拴q的含义就是无语、讨厌、不开心等,以此来表达自己心中的不满魔性的口语会带来异样的感觉,正是这种感觉引起人们争相模仿,成就了它的流行。也有些博主将其作为口头禅来引起关注,起到良好的直播效果。
  • 9、我真的会谢: “我真的会谢”来自某微博用户,创造开始就用来表达吐槽而不是感谢。“栓Q”火起来之后,也被塞进了“我真的……”句式。一句“我真的栓Q”,无语程度直线上升。
  • 10、罗马的: "条条道路通罗马。"意大利朋友告诉:"把罗马-Roma倒过来写成Amor,正好是拉丁语"爱"的意思。
  • 11、竹林的故事: 短篇小说。冯文炳作。1925年发表。以竹林为背景,用第一人称手法,描述农家女阿三从童年到结婚几个生活片断,塑造出一个贤惠乖巧的女性形象。作品具有田园般的诗情画意,风格冲淡朴实。
  • 12、盖的:就是,虚假的,吹牛的之类的意思
  • 13、别的:《别的》是林二汶演唱的歌曲,作词是何秀萍,作曲是于逸尧。
  • 14、主的日子:就是星期天。
  • 15、负的流油:负的流油
  • 16、玉的学问: 玉石的使用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古代的众多艺术品中,制作之作认真莫过于玉器;美轮美奂、历尽沧桑而光彩不改者,莫过于玉器。
  • 17、古的白: 源自英语goodbye,相当于“再见”的意思。
  • 18、自信的人: 自己相信自己:有自信心、信心十足、永久自信。相信自己是对自己最大的失败,没办法超越自己的人才对自己有信心。
  • 19、物质的量: 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是国际单位制基本量之一,数值上等于粒子数与阿伏伽德罗常量的比。单位是摩尔。
  • 20、未的:未达目的,未看到
  • 21、是的:表示肯定的意思。
  • 22、化的了: 合肥方言,表示厉害,神气。
  • 23、的话: 用在表示假设的分句后面,引起下文:如果你有事~,就不要来了。他不去~,就不必勉强了。
  • 24、梦的功能:梦是一种主体经验,是人在睡眠时产生想像的影像、声音、思考或感觉,通常是非自愿的。也有解释是人的意识突显。 本文从中国古代思想家和医学家两种不同的角度论述梦的功能
  • 25、正格的: 真实的;正经的。
  • 拼音de,dí,dì,dī
  • 注音ㄉㄧˊ,ㄉㄧˋ,˙ㄉㄜ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RQYY

基本释义

de助词(1) 用在定语后,表示词与词或短语之间的修饰关系 。如:红色的气球;小小的进步(2) 用在定语后,表示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领属关系 。如:中国的水稻;农民生活的提高(3) 〈代〉附着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的”字结构,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如:卖菜的;吃的(4) 助词。“的”字前后用相同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这样的结构,表示有这样的,有那样的。如:推的推,拉的拉(5) 用在谓语动词后面,强调这动作的施事者或时间、地点、方式等。如:谁买的书?;他是昨天进的城;我是在预售处订的票(6) 用在两个同类的词或词组之后,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如:破铜烂铁的,他捡来一大筐(7) 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如:这件事儿我是知道的(8) 用在两个数量词中间(9) 表示相乘。如:这间房子是五米的三米,合十五平方米(10) 〈方〉表示相加。如:两个的三个,一共五个(11) 同“得”,后面带补语那知进了园门,园子里已结坐的满满的了。——《老残游记》(12) 同“地”(de)。用在状语后,表示状语和中心词之间的修饰关系(13) 另见dí;dìdí副词(1) 确实;实在不因霜叶辞林去,的当山翁未觉秋。——秦观《淮海集》(2) 又如:的对;的据(真凭实据);的觉(果然;的确);的是(的确是)(3) 必定;一定 。如:的决(处决;处斩);的的(特意)(4) 另见de;dìdì名词(1) (形声。本作“旳”,从日,勺声。本义:鲜明、明亮的样子)(2) 箭靶的中心目标。如:众矢之的;有的放矢(3) 鲜明的样子朱唇的其(语气词)若丹。——战国楚· 宋玉《神女赋》(4) 另见de,dídī暂无详细释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