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盾的词语

  • 51、矛盾规律: 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它揭示出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都包含着矛盾。矛盾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来说,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过渡的,因而是相对的,对立的斗争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 52、赵盾日: 1.《左传.文公七年》:"酆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后因以"赵盾日"为夏天烈日之代称。
  • 53、磨盾之暇:暇:闲暇,余暇。指在战争的余暇。
  • 54、矛盾论: 毛泽东作于1937年8月。编入《毛泽东选集》第1卷。总结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危害革命的教训,提出并论述了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一系列相对完整的矛盾学说的理论体系,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强调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遵守的一个原则。指出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该书是毛泽东的哲学代表作之一,对唯物辩证法基本理论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见解,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55、矛盾律: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矛盾的判断,即不能既肯定它,又否定它。如不能既说“水是物质”,同时又说“水不是物质”。这两个判断中必有一个是假的。遵守矛盾律能使思维具有一贯性和不矛盾性;否则,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故矛盾律的公式是:“甲不是非甲”或“甲不能既是乙又不是乙”。
  • 56、矛盾概念:同一个属概念下两个外延互相排斥、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概念。
  • 57、盾数:释义为分数。
  • 58、盾矛:矛盾。
  • 59、盾橹:亦作'盾卤'。盾牌。古代防护兵器。亦喻屏蔽或支援的力量。橹,大盾。
  • 60、盾卤:亦作'盾卤'。 盾牌。古代防护兵器。亦喻屏蔽或支援的力量。橹,大盾。
  • 61、盾墨:盾鼻上磨墨。后借指紧急时写的檄文。
  • 62、盾威:指军队的兵力和士气。
  • 63、盾牌: 盾牌dùnpái (1) 戴在手臂上或用柄握在手中的一块宽的护甲(如用金属、木头或皮革做的),过去一般在战场上或单人格斗中用以护身(如防矛、箭或剑刺)。比喻推托的借口 英 shield;(tig)pretext;excuse
  • 64、对抗性矛盾:部不包含对抗因素并采取非对抗形式解决的矛盾。如生物学中的同化和异化、遗传和变异等矛盾。在社会生活中,指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它大量表现为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但又不能把非对抗性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完全等同起来。因为在特定情况下,人民内部还包括某些剥削阶级。毛泽东说:“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说来,除了对抗性的一面之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 65、敌我矛盾: 敌我矛盾dí-wǒ máodùn (1) 敌对阶级之间由于根本利害冲突而产生的矛盾 英 contradictions between ourselves and the enemy
  • 66、外部矛盾:哲学概念。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外部原因。
  • 67、人民内部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rénmín nèibù máodùn (1) 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 英 contradicions among the people
  • 68、内部矛盾: 哲学概念。事物内部所固有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部原因。 “人民内部矛盾 ”的省称。
  • 69、磨盾鼻:在盾牌把手上磨墨草檄。典出《北史.荀济传》。后因以称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为"磨盾鼻"。
  • 70、盾鼻:盾牌的把手。
  • 71、邦盾:北京邦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简称邦盾、邦盾知识产权或北京邦盾。
  • 拼音dùn
  • 注音ㄉㄨㄣ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RFHD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象盾形,下面是“目”,表示以盾蔽目(身体)。本义:盾牌)(2) 同本义掌五兵五盾。——《周礼·司兵》。注:“干橹之属。司戈盾、及舍设藩盾。”(3) 又如:盾威(指军心士气);盾矛(矛盾);盾橹(古代防护兵器);盾鼻(盾牌的把手);盾墨(盾鼻上磨墨)(4) 盾形的物品 。如:银盾;金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