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稍的词语
- 1、秩稍:公家按官职给与的粮食。
- 2、眼稍: 眼稍yǎn shāo (1) 〈方〉靠近两鬓的眼角 英 eyelid
- 3、乡稍: 1.周制,王城外百里郊内分乡,二百里至三百里为稍。后因以"乡稍"泛指都城以外的地区。
- 4、下稍:结果;结局。将来;以后。 下段。
- 5、饩稍: 1.古代官府发给的作为月俸的粮食。
- 6、维稍: 1.亦作"维梢"。 2.系船停泊。稍,通"艄"。船舵之尾,借指船。
- 7、脱稍:犹分飞。
- 8、头稍: 见“头梢 ”。
- 9、四稍: 1.指城镇边缘地区。 2.指四肢。
- 10、手稍:手指。
- 11、上稍: 1.亦作"上稍"。 2.与"下梢"或"下场"联用,比喻事情的开端或前半段。
- 12、枝稍: 枝稍zhī shāo (1) 树枝的顶端 英 the tip of a branch
- 13、没下稍: 1.亦作"没下鞘"。亦作"没下稍"。 2.宋郭彖《睽车志》卷四:"逆亮(完颜亮)末年……又为短鞭,仅存其半,谓之没下鞘。其后渝盟犯顺,果为其下所戕,死于江上。"后用以比喻没有好收场。
- 14、花稍:装饰艳丽。《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正想进场这天,打扮上花稍花稍。」也作「花哨」。语词变化丰富。如:「王先生一生气,骂起人来花稍得很,你别介意。」也作「花哨」。浪漫风流。如:「李先生过惯了花稍的夜生活,容易使人堕落沉沦。」
- 15、拉稍寺: 拉稍寺位于天水市武山县城东北约50公里处的钟楼山中,又名大佛崖。
- 16、百花稍梅: 山西太原的一道特色传统美食,也是一道极具艺术性的风味小吃,稍梅是山西人的叫法,其他地方稍梅也叫烧麦、肖米、稍麦、鬼蓬头,是形容顶端蓬松术折如花的形状,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面食,类似于小笼包子,但形状要比小笼包子更美观,味道也比小笼包子更有特色。
- 17、有上稍没下稍: 1.见"有上梢没下梢"。
- 18、稍安勿躁:暂且耐心等待一下﹐不要急躁。
- 19、稍倾:稍稍倾斜
- 20、稍降辞色: 稍降辞色指略微把话说得柔和一些,把脸色放温和一些。
- 21、稍麻寺: 礼拜小寺的通称。
- 22、稍许: 稍许shāoxǔ (1)稍微 例 他从来没有扮演过今天这样的角色,稍许有点儿紧张 英 a trifle
- 23、稍伯:犹稍人。古代官名。
- 24、稍人: 1.周官名。 2.艄公﹐船夫。
- 25、稍物: 1.可充赌本的财物。
- 拼音shāo,shào
- 注音ㄕㄠ,ㄕㄠˋ
- 笔划12
- 繁体稍
- 五笔TIEG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shāo名词(1) (形声。从禾,肖声。本义:禾末)(2) 同本义稍,出物有渐也。——《说文》。按,此字当训禾末,与秒为谷芒者别。(3) 又如:稍秣(给牛马吃的草料)(4) 泛指事物的末端,枝叶 。如:稍芟(指树枝芦荻等塞河之物);稍房(亦作“梢间”、“梢房”。距主房较远的房间);稍瓜(菜瓜)(5) 俸禄,官吏的薪水均其稍食。——《周礼·内宰》。注:“吏禄禀也。”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之供。——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6) 又如:稍食(月俸,按月而给的廪食);稍饩(月俸,廪食);稍房(堆放稻粮的屋子)(7) 赌本 。如:翻稍(翻本);稍物(做赌本的财物,金钱);稍长胆壮(赌本足,胆子大);稍挽稍(拿自己的赌资来博取别人的银钱)(8) 用同“艄”。称船家 。如:稍婆(船家妇女;撑船的女子);稍工(艄公);稍子(艄公;船夫);稍公(撑船的人,掌舵的人)副词(1) 逐渐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稍,渐也。——《汉书·郊祀志》集注渐渐,犹稍稍也。——《一切经音义》吏稍侵辱之。——《汉书·周勃传》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唐· 柳宗元《三戒》其后稍蚕食魏。——《史记·魏公子列传》(2) 又如:稍杀(渐衰;稍差)(3) 略微;稍微稍,稍小也。——《广雅》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4) 又如:稍姑(稍微,姑且);稍胜一筹;稍息(略微休养生息;略微停止;小憩;歇息一会儿);产品的质量稍差了些,要注意保证质量;这大衣稍长了一点(5) 表示范围,相当于“只”、“但”山豁何时断,江平不肯流。稍知花改岸,始验鸟随舟。——杜甫《陪王使君晦日泛江》(6) 随即,不一会 。如:稍稍(随即,已而)(7) 表示程度深,相当于“颇”、“甚”姐姐稍亲文墨,君瑞博通今古。——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动词用同“捎”。顺带寄、带。如:稍带(携带);稍驮(装载在牲口背上);稍袋(装粮食的口袋)形容词(1) 小凡王之稍事,设荐脯醢。——《周礼·天官·膳夫》(2) 另见shàoshào暂无详细释义 [查看更多]
S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