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纰的词语
- 1、素纰:用白色绢制成的冠服缘饰。
- 2、纰漏百出:舛:错乱。讹:错误。错乱的地方很多。一般指书籍的写作或印制不精。
- 3、纰薄: 1.谓布帛之类丝缕稀疏,质地单薄。 2.指布帛旧损,丝缕松散。
- 4、凿纰: 1.谓穿凿谬误。
- 5、纰越:错失。
- 6、胥纰: 1.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服装上的带钩。
- 7、纰妄:谬误虚妄。
- 8、纰疏:谓布帛经纬松散。
- 9、纰软:稀疏柔软。
- 10、纰僻:错误。
- 11、纰谬:错误,荒谬。
- 12、纰缦:指经纬稀疏的帛。
- 13、纰乱:错乱。
- 14、小纰漏:方言。不务正业的小青年。
- 15、纰漏: 纰漏pīlòu (1) 因疏忽而产生的错误疏漏 英 careless mistake;small accident
- 16、重纰貤缪:谓谬误重出。
- 17、纰缪: 纰缪pīmiù (1) 差错,谬误 英 mistake
- 18、纰离:散乱。
- 19、纰盭:乖戾,不合常理。
- 20、纰戾:讹错,不合情理。
- 21、纰颣:谓布帛等织物稀疏而有毛病。犹言次品。
- 22、纰罽:古代氐族人所制的兽毛织物。
- 23、缟纰: 1.帽的白色缘边。
- 24、纰锋:工艺术语,又叫做“毛刺”,指的是成品或者半成品上面突出的不规则锋利边角料,多见于塑料、五金等使用模具并采用液态材料冲压成形的产品的边角位置。
- 25、纰蠹:败坏。
- 拼音pī,pí,bǐ
- 注音ㄆㄧ,ㄆㄧˊ,ㄅㄧˇ
- 笔划7
- 繁体紕
- 五笔XXXN
基本释义
pī名词(1) 疏忽;谬误五者一物纰缪。——《礼记·大传》(2) 如:纰越(过失,错误);纰妄(谬误虚妄);纰戾(讹错;不合情理);纰乱(错乱);纰僻(错误)(3) 通“妣”。已故的母亲自伤纪考纰。——《金广延母徐氏纪产碑》动词(1) 布帛、丝缕等破坏披散 。如:纰疏(布帛经纬松散);纰薄(布帛之类丝缕稀疏);纰缦(经纬稀疏的帛);纰纇(布帛等织物稀疏而有毛病。犹言次品);纰软(稀疏柔软)(2) 另见pípí名词(形声。从糸,比声。本义:缘饰;边缘) 同本义从糸,比声。谓氐所制毛布。——《说文》。按,此字本当训“缘”也。纰,缘也。——《广雅》缟冠素纰。——《礼记·玉藻》。注:“边缘也。”动词(1) 在衣冠或旗帜上镶边纰,饰也。——《尔雅》素丝纰之。——《诗·鄘风·干旄》纰以爵韦六寸。——《礼记·杂记》。注:“在旁曰纰。”(2) 另见pībǐ [查看更多]
P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