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纵的词语

  • 1、推波助澜,纵风止燎: 隋·王通《文中子·问易》:“真君、建德之事,适足推波助澜、纵风止燎尔!”
  • 2、一日纵敌,万世之患: 词语解释一日纵敌,万世之患[ yī rì zòng dí,wàn shì zhī huàn ]⒈  见“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引证解释⒈  见“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引《三国演义》第二一回:“郭嘉 曰:‘丞相纵不杀 备,亦不当使之去。古人云:‘一日纵敌,万世之患。’望丞相察之!’”
  • 3、一日纵敌,数世之患: 词语解释一日纵敌,数世之患[ yī rì zòng dí,shù shì zhī huàn ]⒈  谓一时放走敌人,将留长期祸患。引证解释⒈  谓一时放走敌人,将留长期祸患。亦作“一日纵敌,万世之患。”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宋 秦观 《边防策中》:“且时难得而易失,一日纵敌,数世之患。”
  • 4、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词语解释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méi tóu yī zòng,jì shàng xīn lái ]⒈  同“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引证解释⒈  同“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引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一折:“不要倒好了他。眉头一纵,计上心来。只把美人图点上些破绽。到京师必定发入冷宫,教他受苦一世。”《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 高氏 ﹞当时沉吟了半晌,眉头一纵,计上心来:只除害了这蛮子,方才免得人知。”《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洞宾 行了一年,没寻人处,如之奈何。眉头一纵,计上心来。”国语辞典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méi tóu yī zòng jì shàng xīn lái ]⒈  (谚语)​形容思考一下子便有了主意。引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不要倒好了他。眉头一纵,计上心来。只把美人图点上些破绽。」《水浒传·第二回》:「王四只管叫苦,寻思道:『银子不打紧。这封回书却怎生好!正不知被甚人拿去了?』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 5、国会纵火案: 词语解释⒈  1933年2月德国纳粹党为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而策划的阴谋事件。2月27日晚,希特勒党徒放火焚烧国会大厦,却嫁祸于共产党,掀起迫害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狂潮。希特勒以此为借口操纵国会,取消宪法保障,后又通过《授权法》,取得独裁权力。
  • 6、参武错纵:形容交互错杂。
  • 7、先横后纵:先写横后写竖的意思。
  • 8、连横合纵: “连横”“合纵”都是战国时期伟大的谋略,用之于世。瞬息改变国家的战略形势。连横合纵是战国纵横家门提出来的,“纵横家”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 9、自纵:放纵自己。
  • 10、资纵:取用无度。
  • 11、指纵: 见“指踪 ”。
  • 12、知纵: 1.亦作"知纵"。 2.谓知道别人犯法而不检举告发。汉律定为有罪。
  • 13、余纵: 1.亦作"余纵"。 2.纵﹐同"踪"。指他人事迹。 3.纵﹐同"踪"。谓传留下影响。
  • 14、天纵: 天纵tiānzòng (1) 指上天所赋予,才智超群(多用做对帝王的谀辞) 英 talented
  • 15、疏纵: 1.亦作"疏纵"。亦作"踈纵"。 2.放达﹐不受拘束。 3.纵容﹐不加约束。
  • 16、容纵:宽容放纵。
  • 17、七纵:亦作'七纵七擒'。后比喻善于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 18、离纵: 1.谓不同流俗。纵﹐"縰"的讹字。《荀子.非十二子》﹕"以不俗为俗﹐离纵而跂訾者也。"杨倞注﹕"离纵谓离于俗而放纵……或曰纵当为縰﹐传写误耳。縰与纚同﹐步也。"王先谦集解引王念孙曰﹕"后说谓纵为縰之误﹐是也。《庄子.在宥篇》﹕'儒墨乃始离跂攘背乎桎梏之间。'离跂﹐迭韵字。《荀子》云'离縰而跂訾'﹐离縰跂訾﹐亦迭韵字﹐大抵皆自异于众之意也。"一说离开众人。杨倞注﹕"离縰﹐谓离于俗而步去。"
  • 19、解纵: 1.释放。 2.废弃。
  • 20、奇纵:新奇豪放。
  • 21、矜纵: 1.骄矜放纵。
  • 22、合纵: 合纵hézòng (1) 又写作“合从”。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与秦国对抗的政策。南北为纵,东西为横。参见“连横”条 例 合纵于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例 与楚合纵。合纵者为楚。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史记·魏公子列传》 英 vertical integration
  • 23、高纵: 1.谓恣意远游。 2.指高尚的德行。
  • 24、发纵: 1.亦作"发踪"。 2.犹言指挥调度。 3.犹言显示迹象。 4.犹指使。
  • 25、蹲纵:蹲身纵跃。
  • 拼音zòng
  • 注音ㄗㄨㄥˋ,ㄗㄨㄥˇ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XWWY

基本释义

形容词(1) (形声。从糸(mì),从声。本义:松缓)(2) 同本义纵,缓也。——《说文》蓬发施纵,无形仪,不治家业。——《南齐书》(3) 又如:纵缓(松懈);纵弛(松懈;放松)(4) 南北称纵,东西称横。古作“从衡”不别横之与纵。——《楚辞·沈江》纵有千古,横有八荒。——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5) 又如:纵贯南北的京九铁路(6) 跟物体的长的一边平行的 。如:纵波;纵目(直竖的眼睛);纵理入口(面部有竖纹衔接至口边。命相者以为饿死之相);纵剖面(7) 广泛谈道之余,纵言及文辞,…,非凡子所及。——陆游《重修天封寺记》(8) 又如:纵意(任意)动词(1) 发;放纵,一曰舍也。——《说文》李种坐故纵死罪。——《汉书·昭帝纪》。注:“谓容放之。”夫民气纵则底。——《国语·楚语》。注:“放也。”抑纵送忌。——《诗·郑风·大叔于田》纵言至于理。——《礼记·仲尼燕居》有如乘风船,一纵不可缆。——唐· 韩愈《秋怀诗》之六顺风纵火。——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2) 又如:纵目(放眼远望);纵出(放出);纵兵(发兵;出兵);纵笔(放手书写)(3) 释放;放走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七擒七纵。——《李靖》纵虎归山也。——《三国演义》(4) 又如:纵囚(释放囚犯);纵出(枉法减轻刑罚或非法释放囚犯;任意放出);纵遣(释放遣发);纵舍(释放;宽放)(5) 放纵;随心所欲,不受约束,不加检点纵欲而不忍。——《离骚》。按,任情肆意之谓也。我实纵欲,而不能自克也。——《左传·昭公十年》纵之顺之。——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6) 又如:若纵(如果放纵听任);纵放(言行放纵,不自检点;奔放自如,具有豪迈雄健的气势)(7) 腾跃 。如:纵跳(腾跃欢跳;跃身跳起);纵体(跳舞时腾跃轻盈的样子)(8) 放过 。如:纵恶(姑息坏人);纵敌(放过敌人而不拦截)(9) 指合纵。战国时期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要他们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曰“合纵”必得定纵。——《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10) (纵,定纵。)又纵之利害。谨奉社稷而以纵。日出而言纵。纵定乎?歃血而定纵。定纵于殿上。连词(1) 纵然,即使公子纵轻胜。——《史记·魏公子列传》纵有健妇把锄犁。——唐· 杜甫《兵车行》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宋· 柳永《雨霖铃》纵豆蔻词工。——宋· 姜夔《扬州慢》(2) 又如:纵有(即使有);纵大(纵然;即使);纵得(纵令,即使);纵饶(纵令,即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