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纶的词语
- 1、卢纶: 词语解释⒈ 唐代诗人。字允言,蒲州(今山西永济)人。曾任河中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诗多唱和赠答之作。有《塞下曲》等名篇。有《卢纶集》。
- 2、翠纶桂饵,反以失鱼: 词语解释翠纶桂饵,反以失鱼[ cuì lún guì ěr,fǎn yǐ shī yú ]⒈ 《太平御览》卷八三四引《阙子》:“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后以“翠纶桂饵,反以失鱼”指华而不实者必然事与愿违。引证解释⒈ 后以“翠纶桂饵,反以失鱼”指华而不实者必然事与愿违。引《太平御览》卷八三四引《阙子》:“鲁 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是以联辞结采,将欲明理,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固知翠纶桂饵,反所以失鱼。”
- 3、三大纶: 三种化工纤维纺织品 腈纶、涤纶、锦纶。
- 4、经纶: 经纶jīnglún (1) 整理过的蚕丝 英 combed and arranged silk threads (2) 比喻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例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例 大展经纶 例 满腹经纶 英 statecraft; statesmanship (3) 借指抱负与才干 英 ambition and ability
- 5、锦纶: 锦纶jǐnlún (1) 二元酸和二元胺缩聚而成的纤维。强度高,耐磨耐腐蚀,弹性大,用于纺织。旧称“尼龙” 英 polyamide fibre
- 6、言纶: 1.指诏书。
- 7、微纶:细的钓丝。
- 8、王纶:天子的诏令。语本《礼记.缁衣》:"王言如纶,其出如綍。"
- 9、青纶:青绶。佩系官印的青色丝带。 借指高官。
- 10、明纶:指帝王的诏令。
- 11、龙纶:圣旨﹐诏旨。
- 12、老经纶: 1.指治理国家有丰富经验的人。
- 13、红纶: 1.比喻红日。 2.亦作"红纶"。红色巾披。
- 14、出纶:《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故大人不倡游言。"孔颖达疏:"言纶粗于丝……綍又大于纶。"谓帝王的话关系重大。后以"出纶"指帝王的诏命。
- 15、长纶: 1.指长的钓丝。
- 16、白纶:白色粗丝。
- 17、经纶天下: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 18、如奉纶音: 出自《红楼梦》。
- 19、经纶手: 治国的良才。
- 20、纶经:犹经纶。整理丝缕。比喻治理政事。
- 21、纶省:指中书省。中书舍人职掌撰拟诏令,故称。
- 22、纤纶:指钓丝。
- 23、沈纶: 沉入水中的钓丝。
- 24、纶组: 1.海草名。
- 25、纶至:谓情意极厚。
- 拼音lún,guān
- 注音ㄌㄨㄣˊ,ㄍㄨㄢ
- 笔划7
- 繁体綸
- 五笔XWXN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lún名词(1) 用青丝带做的头巾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 又如:纶羽(头戴纶巾,手执羽扇。多形容飘逸潇洒或儒雅风流的风度)(3) 昆布 。如:纶布(昆布。海藻类植物。可供食用、药用)(4) 另见lúnguān名词(1) (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仑(lún)声。本义:青丝绶带,古代官吏系印所用)(2) 同本义纶,青丝绶也。——《说文》。按,秦汉百石官佩此绶,非经纬织成,但合青丝绳辫纠之者,所谓宛转绳也。其出如纶。——《礼记·缁衣》。注:“今有秩啬夫所佩也。”五两之纶。——《法言·孝至》。注:“如青丝绳也。”(3) 又如:纶巾(古时以青丝带编成的头巾);纶连(由丝绶编结而成的网状物);纶组节约(古时葬礼以丝绵裹尸,再以丝带缠束)(4) 钓鱼竿上的丝线翠纶桂耳,反所以失鱼。——《文心雕龙·情采》(5) 又如:纶返(收回钓丝);纶竿(钓鱼竿)(6) 合成纤维 。如:锦纶;涤纶;纶组(丝绵)(7) 指帝王的诏书旨意 。如:纶旨(圣旨);纶言(帝王诏令的代称);纶命(天子的诏命);纶书(诏书);纶章(诏书)(8) 通“伦”。伦理 。如:纶理(伦理)(9) 地名 。春秋虞邑。在今河南省虞城县东南三十里(10) 姓动词(1) 整理丝线之子于钓,言论之绳。——《诗·小雅·采绿》(2) 又如:纶经(经纶。整理丝缕)(3) 治理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4) 又如:经纶(筹画治理)(5) 另见guān [查看更多]
L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