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纸的词语

  • 1、中国三元面值纸币:第二套人民币中有一款十分罕见的人民币——深色的三元人民币,它是我国唯一一张面额为三元的人民币纸币。 纸币整体颜色为淡绿色,长16厘米,宽7.2厘米,比现在流通的1元人民币稍微大一些,正面的两端各有繁体三元字样,下面标着“1953年”,正上方为“中国人民银行”六字,中间是井冈山龙源口石桥图景,石桥周围的花边为深绿色,中间的底纹为黄色,纸币的背面图案是花纹和国徽,中间有汉、维、蒙、藏四种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三元”字样。
  • 2、纸手里剑:纸手里剑使用者是小南,忍术等级是D,类型为一。
  • 3、竹叶纸:以竹叶为原料制作的纸﹐薄而质脆。
  • 4、一纸流年: 时间过滴快。
  • 5、法纸散: 一种药名,主治鼻衄血不止。
  • 6、造纸业: 造纸技术,具体分为有机制和手工两种形式。
  • 7、纸叶子:纸牌的别称。
  • 8、纸引:亦称'纸引'。纸制的招魂幡。旧时丧家用纸作旗幡,上书死者名讳及生卒年月日,谓之招魂幡。
  • 9、纸本:以纸为底的字画。有别于绢本。
  • 10、传真纸: 传真纸全部在国内分卷包装,没有一卷原装进口的成品,正规的企业用自己的注册商标,致力于创名牌,树立公司形象,反之,套用国外名牌,没有注册商标,隐匿产地厂名的,其产品的优劣,人们自然明白。
  • 11、纸影戏:古老的戏剧表演形式之一。也称皮影戏或影戏。其法为用厚纸或羊皮裁剪成人物形象,涂以彩绘,并系有提线,能为多种动作。演出时伴有音乐歌唱,利用灯光射映于台前白幕上,使演出的影像具有逼真之感。我国宋代即有此戏剧形式。参见"影戏"。
  • 12、纸铜钱: 纸铜钱zhǐ tóng qián (1) 迷信的人烧给死人、鬼神的铜钱形纸片 英 joss paper
  • 13、纳米纸: 基于滤纸和二氧化钛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纸张,通过前体物溶液浸润再水解的方式,可以让二氧化钛薄膜包裹在滤纸的纳米纤维上,之后再用含有其他化学分子的溶液继续浸润纳米纸,就能制造出不同用途的新材料。
  • 14、金属壁纸:一种在基层上涂布金属膜制成,这种壁纸给人金碧辉煌、庄重大方的感觉,适合气氛浓烈的场合,一般用于歌厅、酒店等公共场所,家居环境不宜选用。
  • 15、纸白酒: 纸白酒1是近几年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就是将白酒当成股票去买卖,通过建设交易平台,减少中间渠道,促使国内酒价透明化,本是缓解市场乱象的一种选择。
  • 16、纸交子: 1.我国最早的纸币。宋初曾由民间发行,性质近于存款收据,可流通,亦可兑现。后改由政府发行。
  • 17、纸火:香烛纸锭之类的迷信品。
  • 18、白板纸: “白色板纸”的简称。
  • 19、一纸公文:指一份公务的文件。
  • 20、一纸文书:一份具有法律效率的公文、契约、证明等。
  • 21、造纸毛布:说明:又称造纸毛毯。用作造纸机上传送湿氏页的羊毛织物。
  • 22、纸半张: 1.即半张纸。比喻微不足道。
  • 23、纸皮书: 是意思为纸面装订的的一个形容词。
  • 24、报纸言论:指报纸的评论部分,以区别报道
  • 25、纸上空言:满纸都是废话。形容文章空洞,毫无内容。
  • 拼音zhǐ
  • 注音ㄓˇ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XQAN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糸(mì),氏声。纸的原料本是破旧的丝绵,故从糸。本义:纸张)(2) 同本义纸,絮也,一曰苫也。——《说文》。按,潎絮一苫也。造纸昉于漂絮以苫荐而成之,后汉蔡伦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巾魚网为之。今亦用竹质木皮,其细者,有致密竹帘荐焉。令逵自选《公羊》 严、 颜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传》,与简纸经传各一通。——《后汉书·贾逵传》(3) 又如:纸撚儿(用易燃纸搓成的点火纸卷儿);纸标儿(纸做的出售标志);纸筋(用于做纸浆的废纸);纸阄(带有标记的纸片,用于拈韵);纸衣(以纸制成的衣服)(4) 冥钱,旧俗为祭奠鬼神而焚化的纸钱弄得我们少香没纸,血食全无。——《西游记》(5) 又如:纸劄(纸糊的冥器);纸锞(纸钱);纸扎(纸糊的冥器);纸元宝(有金色或银色纸糊制的元宝形冥钱。迷信用品)(6) 文契,字据把小的驴和米同稍袋都叫人短了家去,还不发出纸来。——《儒林外史》量词(1) 书信、文件的张;件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颜氏家训》(2) 又如:一纸空文;纸半张(即半张纸。比喻微不足道);太宗真迹六百纸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