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肃的词语

  • 26、清肃: 清正严明。 清平宁静。 清净严肃。
  • 27、平肃:公正严肃。
  • 28、宁肃:安定清静。
  • 29、明肃: 清明严肃。 明快而整严。 唐明皇、唐肃宗的并称。
  • 30、惊肃:因震惊而肃静。
  • 31、齐肃:整齐严肃。
  • 32、寒肃:严寒。
  • 33、矜肃: 1.庄重严肃。
  • 34、干肃: 干练而慎重。
  • 35、顿肃:谓顿然加以整肃。
  • 36、敦肃:温厚敬诚。
  • 37、弹肃: 1.犹整饬。
  • 38、澄肃:肃清。
  • 39、沈肃: 亦作“沉肃”。
  • 40、不肃: 不严厉;不严峻。 不严肃;不恭敬。
  • 41、威刑肃物:以严刑使人恭顺。
  • 42、肃郁:形容词,表示严肃而忧郁的特殊气质,多用于形容男子。
  • 43、肃然危坐:整理好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
  • 44、肃然无声: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无声:没有声音。肃:庄重,严肃。形容非常安静,严肃恭敬的样子。
  • 45、肃雝集: 本题元女子郑允端撰。
  • 46、肃杀之气: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凋落。
  • 47、肃立: 肃立sùlì (1) 恭敬严肃地站着 例 肃立默哀 例 全体肃立,唱国歌 例 众将领因未得他的命令,依然肃立不动,等候他继续讲话。——《虎吼雷鸣马萧萧》 英 stand at attention as a mark of respect
  • 48、肃静: 肃静sùjìng (1) 严肃而安静 例 全场一片肃静 例 厅堂里很肃静,只有一彪形大汉昂头挺胸坐在一张椅子上。——《潘虎》 英 solemn silence reigns
  • 49、肃服: 1.肃然服从。有安定之意。
  • 50、肃物: 1.谓待人接物严肃端正。 2.犹言摧残万物。指深秋肃杀之气使草木凋谢。
  • 拼音
  • 注音ㄙㄨ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VIJK
  • 五行

基本释义

形容词(1) (会意。小篆字形。表示人战战兢兢,非常畏惧小心。本义:{恭敬})(2) 同本义肃,持事振敬也。——《训文》忠肃共懿。——《左传·文公十八年》肃肃在庙。——《诗·大雅·思齐》又能齐肃衷正。——《国语·楚语》宽肃宣惠。——《国语·周语》貌之不恭,是谓不肃。——《汉书·五行志》入掖庭为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后汉书·邓皇后传》(3) 又如:肃敬(恭恭敬敬);肃迓(恭迎);肃奉(恭敬地接受或遵奉);肃括(恭敬而有法度。指人的威仪。亦有于治学和书法、文辞等);肃修(恭敬地修书。致亲友书札用语);肃如(恭敬的样子);肃服(恭敬顺服);肃然(恭敬的样子);肃肃(恭敬的样子)(4) 庄重;严肃广廷严居,众人之所肃也,晏室独处,曾(参) 史(鳅) 之所僈也。——《韩非子·难三》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后汉书·张衡传》(5) 又如:肃命(严肃命令);肃括(仪容严正而有礼法);肃容(严肃的仪容);肃陈(陈列严整);肃戒(严肃地告诫或警戒);肃坐(古坐容之一。后指端正地坐着)(6) 清静;安静出紫宫之肃肃兮,集 大微之阆阆。——《后汉书·张衡传·思玄赋》(7) 又如:肃肃(清寂,幽静);肃烈(肃穆威烈);肃森(阴森的样子);肃听(静听。含恭敬意)(8) 严峻;严格 。如:肃心(上进之心;行正道之心);肃遏(严加禁止);肃然(畏惧的样子)(9) 峻急。十万火急的刑肃而俗敝,则法无常。——《礼记》(10) 敏捷。通“速”肃肃宵片,夙夜在公,寔命不同。——《诗·召南·小星》(11) 又如:肃给(敏捷);肃肃(迅速的样子)动词(1) 揖拜。拜礼之一。即揖。今妇人行礼称端肃,朋友通函称肃启、谨肃,本此敢告不宁君命之辱,为事之故,敢肃会者。——《左传·成公十六年》(2) 又如:肃拜(古九拜之一。即揖。身体直立,容貌严肃,微下手以拜);肃揖(肃拜。直立作揖);肃香(供香)(3) 恭敬地引进主人肃客而入。——《礼·曲礼》(4) 又如:肃客(迎进客人)(5) 衰落,萎缩季春行冬令,则寒气时发,草木皆肃。——《吕氏春秋·季春纪》(6) 又如:肃物(摧残万物。指深秋肃杀之气使草木凋谢);肃气(肃杀之气);肃景(秋景。秋气肃杀,故称)(7) 清除;平靖;肃清师不踰时,梁益肃清。——《文选·孙誓·为石仲容与孙皓书》(8) 又如:肃菁(肃清。削平寇乱);肃靖(清扫;平定);肃齐(安靖整饬);有反必肃(9) 整饬;整肃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10) 又如:肃正(整饬,使端正);肃衣(整衣);肃治(整顿治理)(11) 儆戒 。如:肃省(整肃自省);肃慄(戒畏自警) [查看更多]